Monday, February 20, 2012

所謂的生活品質

這次回台灣,跟很多家人老朋友見面聊天。很多人問起我,是不是就在美國發展不回來了?這個問題,說真的我的確是一時三刻沒辦法回答。畢竟,要在台灣,還是在美國發展,要考慮的因素、牽連的範圍實在太廣,有很多東西甚至是無法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比較的。就現狀而言,在美國繼續工作,是比較短期內無痛的生涯軌跡,如果決定現在要馬上回台灣,則需要勇氣,來迎向生涯中的一個轉彎。

但是,短期內無痛,並不代表就是長期的最佳選項。美國的生活,有它的很多優點,當然也有它很多缺點。所謂有捨有得,事情不能只看好的,也不能只看壞的一面。不過,大多數人在比較台美兩地生活的時候,好像常常會落入這樣的陷阱裡面。

這次回台灣,我好幾次聽到一種說法「美國生活品質比較好,你在那邊,應該過得很舒適吧?」 聽到的時候,覺得表面上沒說錯,但我就是打從心裡不贊同,想要出言反駁,又不知從何開始。所以我就回家想想,左思右想,終於想通了我不贊同的地方在哪,我的反駁是什麼,還有我對我的反駁的反駁,又是什麼。

人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同時存在著多樣化的需求。沒錯,人的確有對寬敞居住空間的需求、對好山好水好空氣的需求、對大家彼此尊重隱私尊重多元選擇的需求。這些需求,在台灣難以得到,在美國比較容易得到滿足 - 所以說美國的生活品質比較好?且慢,人也有對親情的需求、對友情的需求、對生活方便性的需求、對除了自己日常生活的小世界之外,跟更廣大的社會產生情感上連結和歸屬感的需求。這些需求,對從小在台灣長大,來美國留學的遊子來說,我們都必須長期生活在基本需求被剝奪,所謂欲求不滿的狀態。如果大家認為前面那些需求是生活品質,那後面這些,難道不是嗎?這麼快結論說美國的生活品質比較好,是不是太一廂情願了呢?

但是這不能怪我的朋友們,特別是如果曾經來美國旅遊,卻不曾長住(求學或工作)的朋友,因為短期的訪問,很容易放大原本在台灣缺乏的元素(空間、好空氣、隱私),而原本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家人朋友陪在身邊),反正只是短暫的缺席,很難去想像當這些元素長期不在存在的時候,個人願不願意拿A換B這回事。因為A是旅行的時候才有的,回台灣就沒了;而B是理所當然的,只要我回台灣,我就可以一直擁有。這麼說來,好像A比B可貴?所以來美國旅行的人,常常放大了前項生活品質的好,而沒注意到,對長住在美國的人來說,他們被迫失去了什麼。

然而更奇妙的,相對的認知偏差,也會出現在長住在美國,偶爾回台灣度假的人身上。像我這次回台灣,就覺得街上人擠人、天天下雨、交通亂、住宅樓下開店每天吵到三更半夜,這些缺點我都可以忍受;但是親人朋友都對我好好,我想見誰就見誰、想哪天開同學會就開同學會,想去哪邊就說就會有人幫我安排,台灣真是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啊。但仔細想想,這些也是因為我在台灣的時間有限,大家都知道這個傢伙難得回來,所以特別優待我。不然,要是我是住在台灣的眾多鄉民之一,我實在很難想像打電話給朋友就馬上排出時間跟我見面、高興哪天辦聚會挑了日子就出現二十個人賞光、聚會內容由我任選,這種好事。大家都很忙,要是我是今天沒見,三個月半年後也隨時可見的,理所當然是不可能期待這種優厚人際待遇的。所以說,我覺得台灣充滿人情味,活在朋友的海裡真幸福,多半也是犯了對等於前段觀光客,把特別待遇當常態的錯誤。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特別待遇不好。能夠得到這種對待非常幸福。我只是說,因為人總是會不小心放大自己原本沒有的、難以得到的,而把自己習慣的、回到平常生活的地方就可以馬上擁有的,當成理所當然,所以在客觀比較台美兩地生活品質的時候,不論從哪個方向,都很容易產生我上面寫的那種誤差。

理解了這些誤差之後,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我究竟會在美國多久,我究竟想要追求什麼樣的居住環境、人際關係、社會等等一切的一切?這是一個太複雜的問題,因為當我選了某一邊的時候,我不只是選了我想要的東西,我也要整個包裹一起,接受我不想要的那一部分。而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又是一個隨著時間會慢慢改變的東西。三十五歲時候不在意的事,不代表六十歲的時候就一樣會不在意;單身的時候不是問題的事,說不定有了小孩以後就是問題;職業生涯早期的發展需求,到職業生涯晚期的發展需求,到退休後的需求,都不一樣。台灣的社會在變化、美國的社會在變化、全世界所有角落也都在變化。怎麼決定?我想這會變成一個沒有最佳解的問題吧!

所以說,如果僅僅一句「美國生活品質比較好」,就想把這個決定打死,真的是過度簡化了。事情實際上是複雜的多的。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2

2012 台灣行 - 花博夢想館

【警告:本篇文章有花博夢想館的完整內容詳細介紹。如果沒有去過的人還想自己去尋幽訪勝的(註:非常值得一遊),請自行斟酌是否要繼續閱讀】

這次回台北,當個徹底的渡假人+觀光客,逛了不少台北的旅遊景點。其中,最讓我驚艷的,就是之前人潮洶湧,一票難求的花博夢想館。我在 Facebook 上的簡評是這麼寫的 「台北花博夢想館:科技、藝術、意象、人機互動設計四者的完美結合。太感動了,絕對值得一遊。評價:超越五星等級 A+」

事實上,逛完花博夢想館,對我來說,感覺的確有如南柯一夢,而且這夢和跟 Inception 裡面一樣,有好幾層。表淺的一層,是我很開心台北終於做出了讓人覺得登得上國際大舞台的觀光景點,讓我覺得驕傲;更深刻的一層,是這個夢想館當真實現了我多年以來的夢想,讓我很感動。

此話怎說呢?還記得大學年代,社團要做帶國小小朋友的教案的時候,學工程的我,總是幻想要用一些比較科技化的素材,做出很炫又寓教於樂、充滿一場秀的氛圍的活動,讓小朋友看過我們呈現的東西之後,既覺得驚奇,又覺得滿足,又學到新知。但是,夢想是夢想,現實是現實,讀完桌上寫滿微分方程、傅立葉轉換、馬克士威方程式的課本,我還是變不出一個屁來。我甚至沒辦法在心裡有一個明確的底,說清楚我要的是怎樣的感覺。直到這次看了夢想館,走出來的那一刻,我打從心底灌滿了如願以償的快樂,這個就是我以前多年做教案,幻想要達到的境界。當然,一個學生社團手上的資源,是絕無可能做出像花博夢想館這樣的東西,這個虛無的,沒有成形的夢,多年後台北市政府幫我實現了。

就像是童年時代科幻故事般的夢想,到了長大後終於能夠親眼目睹。這種感動,實在是難以言述。

話題扯遠了,回到夢想館來。夢想館位在花博新生園區,雖然花博早已落幕,但夢想館仍然照常開放,而且可以先上網訂票,選擇入場時間。和花博時人擠人的盛況相比,現在的夢想館冷清多了,但是也讓人感覺可親多了。畢竟,排隊兩三小時就為了一張票這種事,大多數人還是不那麼喜歡做的。

【花博園區入口大廳,現已門可羅雀,遙想當年盛況,真是今非昔比】

【夢想館入館前,由志工解說館內參觀流程】

【每個入場遊客都會領到 RFID 手環一只】

簡單來說,花博夢想館本身是一個科技展示中心,我強烈懷疑它是搭上花博的順風車,用花的主題來包裝,其實骨子裡是蓋來炫燿台灣的科技實力的。但,讓我佩服的是,它做到把生硬的科技,用花的主題包裝,再以"夢想"為主軸,貫串整個展場,並加入很多的互動元素,讓參觀的遊客一路玩過去,親身體驗一層又一層的神奇科技,只覺得如夢似幻,名為夢想館實在是名符其實。

入場的時候,每個遊客會領到一個 RFID 手環,在展場中要以此為主要媒介,和館中各感應裝置互動。戴上手環,進入展館,在大廳裡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天花板一個好大的機械花,隨著音樂和光影的變化,做一個「開花」的表演。更有趣的是,大廳的音響,都是從看起來像是葉片,其實是工研院研發的紙片喇叭裡發出來的。

【充滿科技感的機械花】



【開花秀表演】

【天花板上垂下來的一片片葉子,其實都是喇叭】

看完了開花秀之後,大家就可以移動到大廳角落的五台機器上,選擇自己的夢想。選擇夢想的時候,要把 RFID 手環靠在機器上,手心向上,從情感、健康、事業、心靈、家庭五個夢想中選一個,按下按鈕之後,和夢想主題相對應的花朵,就會從機器投影到遊客的手掌上,然後指示遊客合起手掌,把自己的夢想握在手中,開始今天的旅程。這個互動設計,很有趣,而且當下的意境蠻好的。

【頒發夢想的機器】

【從五個夢想中選一個…我可以五個都要嗎(貪心)…】

【我那天選的是感情…攤開妳的掌心,握緊我的愛情~~】

大廳結束之後,遊客就依參觀動線往前,進入一廳。第一廳是展示不需要眼鏡的 3D 顯示器的科技,一個大廳裡四面牆上掛滿了螢幕,螢幕上開滿了花。遊客站到定位,就可以直接用肉眼看見 3D 的花樹,這時揮一揮手,就可以和展示品互動,3D的花朵會一一綻放。雖然說不用眼鏡的 3D 電視已經不是新聞,這還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覺得很神奇。在展場一路的動線上,有很多 RFID 的感應器,遊客們都一一排隊去感應 RFID,幫自己的參觀留下 check point。自從 Facebook 風行之後,很多人到哪都要 "打卡",這些 RFID 記錄站,配合讀 RFID 的時候額外做一些聲光效果,讓遊客有一種很時髦的 "打卡" 的體驗,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

【牆上掛了許多3D的螢幕,站定位揮揮手,就可以看到3D的花哦】

【展館內四處都有設計聲光互動的打卡機,這個地方,若去牆邊感應 RFID 手環,螢幕上就會開出代表我選的夢想的花】

接下來到了二廳,展覽的意象是讓遊客覺得自己是小昆蟲,幫花朵授粉。在曲曲折折的走道上,先有長得像花的雄蕊的大裝飾品,遊客要上前去和它抱抱,系統會感應到遊客的存在,產生點點雷射光包圍著雄蕊和遊客,象徵我身上已經有了花粉。來到展廳最後的區域,中間有一個大玻璃球,象徵花的胚珠,遊客要一起把手放上去,玻璃球內會產生對應遊客的手的位置的光,表示授粉成功,同時環繞著這個區域,原本來透明的玻璃,會突然變成不透明而且播放開花的影片。原來這是一種新的顯示器技術,在不使用的時候,看起來就是一般透明玻璃,但通了電就變成不透明的螢幕,真是有趣。

【遊客想像自己是小昆蟲,向雄蕊取得花粉】

【然後來到長得像雌蕊內部的小房間,授粉給胚珠。四面的玻璃牆,其實是顯示器,會播放花開意象的影片】

【這個玻璃顯示器很有趣,不通電的時候,是正常透明的,還可以看到後面下一批來授粉的遊客】

第三廳則是一個環型劇場,大家坐在劇院中央地上,四面的影像環繞著自己,感覺像在空中飛翔,穿過大海,來到了一片神秘森林。雖然說環型劇場並不是什麼新科技,但是這個展廳仍然做出了不錯的聲光效果,讓遊客覺得很開心。降落在森林之後,四周都有小樹苗,此時遊客要走到任一小樹之前,發動心裡的念力,小樹就會慢慢長成大樹,最後樹上還會結蛹飛出蝴蝶!這部分使用的,號稱是一種感應人的存在的新技術,乍聽之下很厲害,不過仔細想想三十年前自動門就存在了,好像以科技成就來說,也沒什麼特別?完成保育自然的工作之後,影片繼續帶著大家回到台北城,四面牆上環繞我們的是台北101、美麗華摩天輪、圓山飯店等等,充滿台北意象的圖案。對一般大眾來說沒什麼,但對我這個返鄉的遊子來說,真的是帶來滿滿的感動。回到自己故鄉真好。

【三廳環型劇場。前面的導遊姐姐正在做起飛前的行前說明】



【起飛嚕】

【來到神秘森林,大家要去跟樹感應,給它生命的力量,讓小樹變大樹】

【最後飛回台北城,還會放天燈、煙火等,很歡樂。雖然不太符合"花"的主題但是我卻看得很開心】

離開環型劇場,來到最後一廳,先觀賞一段機器花海舞,眼前上百個機器控制的裝置,隨著音樂變色、上下移動。雖然說好像是比較平凡的科技,但仍算是相當優秀的展品。

【機械花海舞】



【機械花海舞】

行程最後,來到了夢想的河流,河邊有幾個感應平台,輕輕把自己的手環靠上去,系統就會從 RFID 之中讀取我的行程資料,如果我有認真地參與的話,就會開出漂亮的夢想之花。一個平台可以同時多人感應,大家的夢想之花一起融合,回流到夢的河流,夢想的花園。抬頭一看,前面的大型顯示器上,象徵著大家夢想的花朵,一起飄著、飛翔著,唱著歌,讓遊客感覺一天充滿著夢想、充滿希望,雖然說有那麼一些歌舞昇平的虛幻,但不得不承認,感覺的確很棒。

【RFID 最終讀取平台,顯示我參與的時間、感應次數,開出我的夢想之花】

【大家的夢想彼此呼應】

【而後回歸到夢的河流、夢的花園】




【夢想之花回流的小短片】

出館前,遊客交回 RFID,系統立刻列印出今天我的遊程卡,包括我選擇的夢想、我參與的時間等等記錄,祝我夢想成真。在這個大廳,抬頭一看,眼前一片花海之牆,上面掛著薄薄一片薄膜喇叭(也是工研院的新技術,真的很薄,在投影機投出來的花的圖樣的強光下,幾乎看不出來),播著輕快的音樂,讓人感覺夢幻而超現實。遊客們在剛剛才看到自己的夢想回到夢的花園的情形下,很難不自動投射出一種大家的夢想連成一氣,我們都應該要一起努力的力量。夢想館結尾的安排,讓大家都能心頭暖暖地走出展館,迎接自己不論是什麼樣的挑戰,這種感覺,很棒。

【大家的夢想之花一起開著,唱著歌。人因有夢想而偉大,一種奇妙的感覺】

仔細想想,夢想館實際上是一個以花為主題的科技展示館。但是,如果純粹是冷冰冰地炫燿這些高科技,那就不但不會讓人覺得溫暖,反而讓人覺得悲哀。如果有一天,花不是根植在土裡、隨著水成長茁壯、隨著風飄揚,而是只能讓大家在顯示器,在投影機,在虛擬的環境下才看見,那會是多讓人難過的事?所以除了用科技來擬似花朵,夢想館整體經驗的設計上,採用了"夢想"這個主軸貫串展館,巧妙地製造出充滿意境的看展流程,並且讓遊客們持續有參與互動的機會,增強和展品情感上的連結,一路走到最後,遊客的感覺是開朗地充滿希望,而不是去質疑為什麼要用冰冷的科技硬是套入花的主題。所以我說它是「科技、藝術、意象、人機互動設計四者的完美結合」,是我這次回台灣,最讓我滿足的一個景點。台灣能做出這樣子的展場,我覺得非常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