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 Story 系列名列我最愛的電影的 honorable mention。1995 年,Toy Story 打著第一部全電腦繪製的動畫片的大旗,打破了當時動畫片由 Disney 獨霸一方的局面,名不見經傳的 PIXAR 製作公司也一舉登上世界的舞台。1999 年,Toy Story 2 乘勝追擊,我認為它是難得一見的,續集在各方面都比首集成功的電影。
匆匆十年就過了。當我聽說 Toy Story 要出第三集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想法是 "Now PIXAR, you'd better not screw this up!" 畢竟影史上已經有了太多時隔多年又加拍經典電影續集,卻落得影評大罵、影迷心碎,讓人摸不著頭腦,到底為什麼要把一個已經被論定是經典的系列的名聲弄臭的例子(在此不點名,請大家自行代入自己喜歡的例子)。Toy Story 是我很喜歡的系列,我不希望它有一天也走上這條很多知名系列電影走過的不歸路(一旦拍出失敗的續集,通常也會變成系列電影的最後一集,整個系列就會弄出一個多餘的壞結尾來)。
抱著這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Toy Story 3 上演了。剛好最近工作很忙,一直沒有機會去看,不過從各路影評好評不斷的情形下,我倒是暫時放了心。直到昨天,我終於有機會去確認,PIXAR 這回又在玩什麼新把戲。
結果,PIXAR 又一次讓我心滿意足,點頭叫好。不過這一次,不是因為它們的電影又多了什麼新奇創意,而是因為 Toy Story 3 的製作團隊,在經過這科技日新月異的十年之後,能夠做出一部幾乎原汁原味,讓人毫無懷疑這就是 Toy Story 系列續集的作品。不知道是什麼神奇的魔法,能夠讓這十年的間隔一瞬間歸零,不但沒有擾亂影迷們心裡對原作的記憶,而且極奇巧妙地,在它上面又恰到好處地添了一筆,讓這幅隨著時間漸漸褪色的美麗畫作,又有了新的顏色,但又天衣無縫地看不出來是新加上去的。這種神技,大概只有用羅浮宮修復古畫的專家,才能恰當地比擬了。
我沒有去查 Toy Story 3 的製作團隊和前兩作有多少重疊。不過時隔十年,就算是原先的班底回鍋製作,以十年間電腦動畫科技進步的程度,也很難忍住不去玩些新的把戲。而又有多少的續集電影,是敗在畫蛇添足,求變失敗,觀眾不買新的把戲的帳的?而 Toy Story 3 優秀地避免了這個可能的陷阱,在這部片裡,Woody 依然是 Woody,Buzz 依然是 Buzz,所有老朋友們,都從記憶裡又鮮活了起來,重新展開一次玩具們的大冒險。你大可以說,老狗學不會新把戲,但是我說,如果舊把戲能再一次變得出神入化,那誰需要任何新把戲來著?
又如果,Toy Story 3 的劇本是多年前就構想好的,那我更要佩服 PIXAR 願意給這個劇本必要的沈澱時間 - 畢竟是 Andy 要上大學了,如果是在 Toy Story 2 之後兩三年就推出 Toy Story 3,那這個時空跳躍也是讓人有點難以接受,劇情造成的衝擊力道也會弱了些。
當然,片中也有很多片斷,讓觀眾感嘆十多年間電腦動畫技術的進步。第一集裡,小 Andy 是個感覺很 "塑膠" 的人類;第三集的大 Andy 感覺有血有肉多了。Buzz 夜訪販賣機的那一幕,那個燈光還有畫面背景的細節(走進販賣機之前),和十年前多為單色的背景一比,都讓我大嘆十年間技術細節的差異。
總而言之,Toy Story 3 幾乎是一部全無新意的續集,但是正是在它忠於系列精神這一點上,做到了比刻意求新求變更成功的地步,而讓人大聲叫好。這就像十年前一個雕刻家刻了兩個模型,十年後又刻了第三個,但是三隻模型擺在一起,全無不協調感,好像就是一口氣刻好的一樣。這是另外一種,了不起的成就。
This is a blog I started on September 2006, for a complete record of a cross-country driving trip that took me 15 days from Los Angeles,CA to Gainesville,FL. I would like it to be a blog for my traveling notes in the future. 我為了記錄一趟從 加州洛杉磯 到 佛州Gainesville,共計十五天開車橫跨美國的旅行,在2006年的九月啟用了這個 blog。未來我希望它成為一個讓我記載旅遊的記事的地方。
Sunday, June 27, 2010
Wednesday, June 09, 2010
二十二連戰
昨天收到老闆寄來的 email,因為我們的 project 的 deadline 快到了,他要求大家把這個月所有週末視為工作日。那天是六月八日,算到月底就要連續工作二十二天。
以前常常聽說,MLB 某隊的 schedule 如何如何 tough,中間十幾天都沒有休息。現在終於輪到我來親身體會一下。
以前常常聽說,MLB 某隊的 schedule 如何如何 tough,中間十幾天都沒有休息。現在終於輪到我來親身體會一下。
Saturday, June 05, 2010
2010 春遊 - Superstition Mountain
我第二天一早的行程,是從 Phoenix 出發,前往市郊的 Superstition Mountain 及它四周的景點。晚上要回到 Phoenix 看響尾蛇和小熊隊的熱身賽。
昨晚上網查資料的時候,發現在這路上的 Tonto National Monument 的印第安人 cliff dwelling 有特別的 tour,需要事先報名才能參加。但電話只有白天上班時才有人接,我就打算早點出發,在 tour 開始的十點之前到達,碰碰運氣看還有沒有空位。
早上的路程是從 Apache Junction 開始,走 Apache Trail 往東前進。這是一條當年為了蓋 Roosevelt Dam 而興建的小路,不知為何至今仍保持原有的風貌,是一條狹窄的泥土路。因此,路程雖不長,但開車要花費的時間卻是正常的兩三倍。一路上不但車輛稀少,連手機也收不到訊號,雖然離 Phoenix 都會區才幾十 miles 的路程,感覺倒像是來到了真正的荒野。
不過,也拜交通不便之賜,一路上路旁的景觀,完整地保留了 Arizona 的原始風貌 - 滿山遍野的大仙人掌,快樂地生長著,加上春季才有的野花,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而且,這一路上,還經過好幾個水壩攔出來的人工湖。配上湖景,景觀就更美了。可惜的是,為了趕上十點出發的 tour(電話又不通,沒辦法事先預定),我沒有很多時間一一欣賞美景,只大略拍了幾張照片如下。
一路走過 Apache Trail,若不是自己開著配備二十一世紀最新科技的汽車,感覺真的就像回到了幾十年前。當初興建 Roosevelt Dam 的人們,想必也和我一像讚嘆這一路上的仙人掌森林。到了泥土路底,雄偉的 Roosevelt Dam 突然從河谷中聳立,和兩旁的山頭比肩。這個大壩也是當年經濟大蕭條時代,羅斯福總統推行的 "擴大內需" 建設之一,利用大型的公共建設創造工作,解決失業問題。這個水壩同時也控制了 Phoenix 季節性河水泛濫,還有供水不穩定的問題。簡單地說,如果沒有當年羅斯福總統行政團隊的遠見,今天的 Phoenix 都會區就不可能存在。美國開國至今總統有那麼多任,但我在美國旅行的時候,卻常常到哪都聽到 Theodore Roosevelt 這個名字 - 所以說,一個政治人物的成績不是看當下,而是要看將近百年之後,人們怎麼記得這個人物。
經過一路風塵,好不容易按預計時間趕到了 Tonto National Monument,卻得到令人失望的消息。今天 upper dwelling 的 tour 早在數個月前就報名額滿了,無法額外再加上我一個人。早知道如此,我就不用一路趕路,可以好好看風景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Upper Dwelling 去不成,就改去可以自己走上去的 Lower Dwelling(據說 upper dwelling 因為路程長,而且建物比較需要保護,所以每天參觀的人數嚴格限制在十五人且要加入有 ranger 陪同的 tour 才可以去)。這兩個 dwelling 都是 Arizona 的印第安人早年在石壁上的凹洞,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建設的聚落,是古人智慧的一個好例子。前往 lower dwelling 的 trail,有特別整理過,種植了各種仙人掌且加上解說牌,讓遊客能了解這些奇異的植物。
順著路爬上了山,一腳踏進六七百年前人們的家,心中的感觸很是奇妙。我當下想,如果空間有記憶,那這塊空間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可以告訴我?雖然眼前只剩下殘磚斷瓦,但不難想像幾百年前,這可能是一整個部落遮風避雨的家,安全的堡壘。這個 dwelling 建在山壁上,不但避開了底下河谷可能的洪水泛濫,而且視野良好,對抵禦外敵也有地理上的優勢。站在人家六七百年前的家裡,發了好一會兒的思古悠情之後,我才慢慢走下山來。
回到 Roosevelt 大壩造成的人工湖(就叫做 Roosevelt lake)邊,才發現這個湖是很多當地居民水上活動的勝地,有很多讓人把船拖來放下水的碼頭。湖邊的一個遊客中心,有互動式影片系統讓人們了解當年興建水壩的歷史等等資料。在湖邊逛了一會之後,參考手上的旅遊書,決定繼續往東開到 Globe,再從另一條大路 (US-60) 開回 Phoenix。結果這接下來一路上的風景,都遠不如早上開的那段泥土路,讓我好生失望。原本打算找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野餐的計畫,也泡湯了。
下午回到了 Apache Junction 之後,想起一早經過一個 "鬼鎮" 的標示 - 所謂鬼鎮,就是早期西部開拓的時候,因礦業(多半是金或銀礦)快速興起又沒落,最後只剩下無人的建築物的城市 - 看看離晚上的球賽還有一點時間,我就繞去看一下。結果一看之下,又是失望,這些鬼鎮很多都已經變成了觀光鎮,建築物雖然有古鎮的外表,但裡面卻在賣些冰淇淋或小裝飾品等,讓人有很不搭調的奇怪感覺。
昨晚上網查資料的時候,發現在這路上的 Tonto National Monument 的印第安人 cliff dwelling 有特別的 tour,需要事先報名才能參加。但電話只有白天上班時才有人接,我就打算早點出發,在 tour 開始的十點之前到達,碰碰運氣看還有沒有空位。
早上的路程是從 Apache Junction 開始,走 Apache Trail 往東前進。這是一條當年為了蓋 Roosevelt Dam 而興建的小路,不知為何至今仍保持原有的風貌,是一條狹窄的泥土路。因此,路程雖不長,但開車要花費的時間卻是正常的兩三倍。一路上不但車輛稀少,連手機也收不到訊號,雖然離 Phoenix 都會區才幾十 miles 的路程,感覺倒像是來到了真正的荒野。
不過,也拜交通不便之賜,一路上路旁的景觀,完整地保留了 Arizona 的原始風貌 - 滿山遍野的大仙人掌,快樂地生長著,加上春季才有的野花,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而且,這一路上,還經過好幾個水壩攔出來的人工湖。配上湖景,景觀就更美了。可惜的是,為了趕上十點出發的 tour(電話又不通,沒辦法事先預定),我沒有很多時間一一欣賞美景,只大略拍了幾張照片如下。
一路走過 Apache Trail,若不是自己開著配備二十一世紀最新科技的汽車,感覺真的就像回到了幾十年前。當初興建 Roosevelt Dam 的人們,想必也和我一像讚嘆這一路上的仙人掌森林。到了泥土路底,雄偉的 Roosevelt Dam 突然從河谷中聳立,和兩旁的山頭比肩。這個大壩也是當年經濟大蕭條時代,羅斯福總統推行的 "擴大內需" 建設之一,利用大型的公共建設創造工作,解決失業問題。這個水壩同時也控制了 Phoenix 季節性河水泛濫,還有供水不穩定的問題。簡單地說,如果沒有當年羅斯福總統行政團隊的遠見,今天的 Phoenix 都會區就不可能存在。美國開國至今總統有那麼多任,但我在美國旅行的時候,卻常常到哪都聽到 Theodore Roosevelt 這個名字 - 所以說,一個政治人物的成績不是看當下,而是要看將近百年之後,人們怎麼記得這個人物。
經過一路風塵,好不容易按預計時間趕到了 Tonto National Monument,卻得到令人失望的消息。今天 upper dwelling 的 tour 早在數個月前就報名額滿了,無法額外再加上我一個人。早知道如此,我就不用一路趕路,可以好好看風景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Upper Dwelling 去不成,就改去可以自己走上去的 Lower Dwelling(據說 upper dwelling 因為路程長,而且建物比較需要保護,所以每天參觀的人數嚴格限制在十五人且要加入有 ranger 陪同的 tour 才可以去)。這兩個 dwelling 都是 Arizona 的印第安人早年在石壁上的凹洞,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建設的聚落,是古人智慧的一個好例子。前往 lower dwelling 的 trail,有特別整理過,種植了各種仙人掌且加上解說牌,讓遊客能了解這些奇異的植物。
順著路爬上了山,一腳踏進六七百年前人們的家,心中的感觸很是奇妙。我當下想,如果空間有記憶,那這塊空間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可以告訴我?雖然眼前只剩下殘磚斷瓦,但不難想像幾百年前,這可能是一整個部落遮風避雨的家,安全的堡壘。這個 dwelling 建在山壁上,不但避開了底下河谷可能的洪水泛濫,而且視野良好,對抵禦外敵也有地理上的優勢。站在人家六七百年前的家裡,發了好一會兒的思古悠情之後,我才慢慢走下山來。
回到 Roosevelt 大壩造成的人工湖(就叫做 Roosevelt lake)邊,才發現這個湖是很多當地居民水上活動的勝地,有很多讓人把船拖來放下水的碼頭。湖邊的一個遊客中心,有互動式影片系統讓人們了解當年興建水壩的歷史等等資料。在湖邊逛了一會之後,參考手上的旅遊書,決定繼續往東開到 Globe,再從另一條大路 (US-60) 開回 Phoenix。結果這接下來一路上的風景,都遠不如早上開的那段泥土路,讓我好生失望。原本打算找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野餐的計畫,也泡湯了。
下午回到了 Apache Junction 之後,想起一早經過一個 "鬼鎮" 的標示 - 所謂鬼鎮,就是早期西部開拓的時候,因礦業(多半是金或銀礦)快速興起又沒落,最後只剩下無人的建築物的城市 - 看看離晚上的球賽還有一點時間,我就繞去看一下。結果一看之下,又是失望,這些鬼鎮很多都已經變成了觀光鎮,建築物雖然有古鎮的外表,但裡面卻在賣些冰淇淋或小裝飾品等,讓人有很不搭調的奇怪感覺。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