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2010 Arizona.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2010 Arizona.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August 14, 2010

2010 春遊 - Sednoa part 3

這次旅行,我在 Sedona 停留時間只有兩天一夜。後來覺得,好像不太夠,應該要再多留幾天的。旅行就是這樣,如果準備回家的時候覺得意猶未盡,那就算是成功的行程了。

第二天的計畫是從 Sedona 往北走,沿 Oak Creek 切割出來的峽谷北上。出了 Sedona 不久,AZ-89 就開始往山上爬昇,沿路上有好幾個 state park,但我暫時不打算停車。開到山的最高處,有一個休息/瞭望台,可以俯瞰整個 Oak Creek Canyon 的風景,那就是我今天預定的折返點。除了風景之外,這邊還有很多印第安人小販,在路邊擺攤販售一些記念品。

【從山頂往下望,可以明顯看到河流切割出峽谷】

【攤販賣很多印第安人風的記念品,基本上,整個美國西南部都像這樣】

回程時我在 Oak Creek Canyon West fork 這個 trail 停車走了一小段。這條 trail 在許多介紹 Sedona 週邊景點的網站或書籍都有特別被提出來,原因是它是這整個區域裡,少數(幾乎是唯一)有遮蔭的 trail,如果想要夏天在這一帶 hiking 的話,它就是少數合理的選擇之一了。這條 trail 很平緩,沿著小溪前進,就算是最初級的 hiker,應該也可以很享受輕鬆的活動。唯一的困難,在於它一路上要跨過河很多次,而且只有最原始的木橋。雖然說水不深,掉下去也不會怎樣,但因為我背了一台相機,很怕一不小心把相機掉到水裡,所以走起來就覺得很礙手礙腳。要來這裡 hiking 的話,最好是帶著 hiking pole,過河的時候才比較有依靠。

【峽谷裡曬不太到太陽,三月底還有點積雪】

【一路上要過很多原始的橋,看起來很危險,實際上是還好,因為真的落水了也不會怎樣】

【小溪看起來很平靜】

【河流的侵蝕造成岩壁底端的隧道造型】

今天我的時間計算有些失誤,造成我來不及走完這個 trail 就得回頭,開車回 Phoenix 趕飛機。不過,儘管時間有點趕,我還是在回程的時候在 Sedona 南邊的 information center 停車,找昨天介紹我那個看日落的景點的老伯。我覺得他的推薦很棒,值得特別向他道謝。剛好,在我之前的一組旅客問了很久的問題,好不容易他們說完了,我立刻衝上前去(因為趕飛機,快來不及了),跟老伯說「I just want to thank you for recommending me the overlook point on the Airport Drive. The view is gorgeous and I had a wonderful time here.」聽到這裡,老伯這個週末因為工作過度(應該很多觀光客來問問題吧)而有些疲態的臉上,就有了開心的笑容。事實上,很多在遊客中心服務的人員,最希望的還是自己的建議對遊客有幫助。如果可以的話,給他們一點正面的 feedback,我想是遊客們至少可以做到的回饋。

Saturday, August 07, 2010

2010 春遊 - Sednoa part 2

我曾經多次抱怨,說我不喜歡美國遍地都是,但是卻彼此相似,找不出特色的觀光小鎮們。這些小鎮,不論是在東岸西岸南岸還是北岸(有這個地方嗎?),給我的感覺都差不多,旅行多了之後,就會對它們開始麻痹,甚至開始產生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旅行到了何處。這就是為什麼我出來玩的時候,都不花太多時間逛這些鎮 - 逛一個鎮就等於逛了所有的鎮,逛完所有的鎮感覺也像只逛了一個鎮。

但終於 Sedona 打破了我心裡的這個障礙,它榮登我在美國第一個真心喜歡的觀光鎮。妙的是,若真要找個理由,我似乎也說不清楚。可能是因為 Sedona 週邊的風景,使它比別的觀光鎮突出;也可能是因為這趟旅行的心情輕鬆,讓我更能欣賞這個鎮的有趣之處;也可能,是因為打從心裡已經不再對觀光小鎮有任何期待,結果反而有意外的驚喜。

要介紹 Sedona 這個小鎮,得花一整篇文章的長度。先來說說它的外觀 - Sedona 被群山環繞,四周充滿了形形色色的 red rock。為了搭配這樣的自然景觀,似乎本鎮有特別的規定,約束建築物的顏色,從上一篇文章寫到的 overlook 看下去,Sedona 城裡的建築好像大部分是綠、灰、磚紅三種顏色,雖然建物很多,卻看起來不顯眼,不會破壞自然的景觀;又或許是自然風景太美,壓過了人類開發能造成的影響。

【早晨遠眺 Sedona,遠山太美,人為的開發也無法破壞】

在 Sedona 鎮上逛了一圈,跟其它觀光鎮很像,最大宗的商店是藝術品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或許是因為人類對美的追求是相當普世的價值,而且美的標準難以界定,而美的價值又難以衡量,所以開設藝術品店,對大多數人都有正常的吸引力;不論店裡的東西如何奇特,都有機會找到買家;而且還可能有人願意付不知道是何道理的價錢。Sedona 有好幾個集中的藝術品 mall,內含各種不同的工藝品,從雕刻到繪畫到玻璃到各種難以形容的怪東西都有。這之中規模最大的,就是 Tlaquepaque 這個藝術品中心。它是一個墨西哥式建築的宅院,裡面有一百多間店,逛起來讓人覺得很悠閒愉快,是個適合 window shopping 的地方。類似這樣的 mall,在 Sedona 就有好幾處(我沒有一一前往)。

【Tlaquepaque 購物中心一角】

【Tlaquepaque 夜色】

再來說到 Sedona 主街。這條主街上有幾間當地最有名的餐廳,和觀光鎮必有的記念品店。 Sedona 勝過其它觀光鎮的地方之一,在於它有準備「本地特色商品」,號稱用當地紅土染色的 T-shirt 和包包。看到的當下,說實在話,覺得實在是很土,不過土得很有特色。市街上最吸引我的,是一間手工蠟燭店,它是把彩色玻璃球挖空後灌蠟,點燃蠟燭的時候,玻璃球就會像小夜燈般整個發光,圖案設計得好的作品,看起來很漂亮。正當我要說,哇,這個商品實在獨特的時候,就在它的名片上發現,原來它也是連鎖店,在之前被我寫文章修理的 St Augustine 也有分店。果然心境不同,感受就不同,我去 St Augustine 那次完全沒有發現這家店。Sedona 主街上也有不少 information booth,在招攬 back country jeep ride 的生意,不過我時間有限,就沒參加。聽說這些 jeep tour 可以帶遊客去到用其它方法難以到達的觀景點,下次有機會再訪 Sedona,應該要來嘗試一下。

【Sedona 特產土色 T-shirt,說實在的真的很土…不過蠻可愛的】

【琳瑯滿目的手工蠟燭店,我很喜歡這家店】

漫步在 Sedona 的主街,四周美景相隨,少了一分觀光鎮常有的人工喧囂,多了一分與自然相伴的愜意。觀光鎮不是不好,只是還是要觀光(這邊指的是自然風光的觀光)為先,小鎮居於次要位置,才是理想的搭檔。先前我說,討厭觀光鎮,多半是因為鎮本身太搶眼,感覺破壞了觀光這個主角的緣故吧?

【從 Sedona 主街望出去,美景近在咫尺】

Sunday, July 25, 2010

2010 春遊 - Sedona part1

先前我初步規畫三月底的 Arizona 之旅的時候,主要的目的是看 MLB 的熱身賽。後來開始填入細部行程,才發現單為兩場棒球比賽飛去 Arizona 有點理由不夠充分,稱不上是一個好的行程。左思右想之後,想起了 2005 年曾經匆匆路過,驚鴻一瞥卻留下深深印象的 Sedona。上次未能好好遊覽的美麗山水,趁這次到了車程僅有兩小時的 Phoenix,應該來補完一下。

結果,這個決定成就了這次旅行。雖然說做為天使的球迷,能夠看到他們的熱身賽很讓我開心、雖然說發現了 Apache trail 之美讓我感到意外驚喜,但這次行程中最棒的,無疑是再訪 Sedona。這個觀光小鎮比我印象中還要美得多。住在 Phoenix 的人真是幸福,在車程僅兩小時的地方,就有這種一等一的美景。如果我住 Phoenix,說不定會一兩個月就跑來一次。

【南方紅石頭群】

這次我是由南往北,沿 AZ-179 公路進入 Sedona。從這條路上來的遊客,我會建議大家一定要在 AZ-179 路邊開始出現紅色石頭群路段的 information center 停車,收集資訊。Sedona 區域的 hiking trail 相當多,特色難度各有不同,這個 information center 除了有地圖、氣象資訊之外,還有一大本剪貼簿,裡面詳細登載了每個 trail 的重點景觀的文字描述和照片。有圖有真相,有了這本剪貼本的幫助,相信大家一定更能找到適合自己的 trail。這裡的服務人員非常友善,對當地景觀也很熟悉,當我問起「該在哪邊看日出日落?」的時候,一位老先生毫不遲疑地在地圖上圈出了幾個重點,事後證明,他的推薦非常正確。

如果有國家公園年票(America the Beauty pass)的人,可以在這裡免費索取 Red Rock Pass(沒有 ATB pass 則需付費購買),憑證在歸 NPS 管理的停車場可以免停車費。話說,Sedona 一帶的景點,管理權相當複雜,有 NPS 管的,也有美國森林部管的,還有 Arizona state park。這張 Red Rock Pass 並不能一張走天下,其它 authority 仍然會向你收費。

【information center 是紅石頭區的最南端,在此可以北望紅石頭群】

過了 information center 再往北行,馬上就出現了許多 trailhead parking(有 Red Rock Pass 就可以免付停車費),讓大家停了車之後往紅石頭陣裡走去。離日落還有一段時間,我也停下車來走了一小段路。Sedona 地區的 hiking trail,十之八九都是全無遮蔭的,早春三月還可以忍受,到了夏天,這些 trail 都得要避開正午而且帶充足的水才能嘗試。trail 系統四通八達,帶領遊人遠離公路,往不同的紅石頭堆走去。我手頭沒帶地圖,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所以沒有鎖定一條 trail 走下去,只是亂逛了一下意思意思而已。

【紅石頭區的 hiking trail 多是無遮蔭的泥土路。而且,往四面看的景色都很像,要小心迷路。最好是手上有一張地圖,而且鎖定某一個石堆當作目標直行】

【Sedona 一帶的紅石頭有明顯的層理,和大峽谷類似;不同點在於大峽谷是從高原往下看(石壁上的層理比遊客低),這邊則是由下往上看】

【Chapel of the Holy Cross】

從紅石頭區往北走,眼尖的人或許可以發現右手邊的山頭上有點古怪。某塊石頭的頂端,好像人工地加了什麼蓋子之類,多了一層水泥的頂。走近一看,才知道這是 Sedona 地區有名的教堂,Chapel of the Holy Cross。這座教堂的特色在於建築的美感,教堂彷彿是石頭的延伸,教堂內部採用自然光線,讓人感到很溫暖。我雖然不信教,但在這也可以感受到建教堂的人為它投入的心血;宗教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常常會 inspire 人們做出善美的事物,這個教堂也算是見證之一。我覺得不論信教與否,這都是 Sedona 區值得拜訪的景點。

【教堂的正面,設計感覺像是從石頭裡"長"出來的】

【教堂側視圖】

【教堂內部使用全自然光線】

【小蠟燭】

【Overlook Point】

眼看時候不早,我決定往 information center 爺爺推薦的 Overlook Point 移動。日出日落的時候,大自然的顏色會比正午時更顯目,是拍照的好時機。這個 Overlook Point 位在前往 Sedona 機場的 Airport Road 的半路,在左手邊有一個約只能容納十五台車的小停車場就是了。它似乎是比較少人知道的私房景點,不過,和再往前走到山頂上的眺望台比起來,我更喜歡這邊的景色。

從停車場出發,大約要走個五分鐘的上坡路,爬上一個小石丘,眼前就是360度的 Sedona 景觀,往東有成群的 red rock,往南是之前開車經過的 AZ-179 公路的山谷,往西則是 Sedona 小鎮和更多的 red rock。夕陽西斜,小丘上聚集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也有不少攝影的同好,架起了腳架。不論是用眼睛還是用相機,大家都很努力地把握太陽下山前最後的時光,把眼前的美景轉化成永久的記憶。個人文字能力有限,還是用照片代替我發言好了。

【往西望是 Sedona 小鎮和後方的紅石頭(點圖可以放大)】

【夕陽西下的時候,東方的石頭顏色就顯得明顯】

【大家也架起相機,等待捕捉最美的一瞬間】

【東邊是也是紅石頭群】

這個觀景點的景色實在太好,我隔天日出的時候又來了一次。大多數的 Sedona 旅遊書都以介紹 hiking trail 或 state park 為主,就我記得的部分,並沒有人提到這個路邊的無名小點。所以說,出門旅行除了事前做功課,有機會還是要向當地人求教,有時候會有意外的驚喜。

Tuesday, July 06, 2010

2010 春遊 - D'back spring training game

在山上繞了一整天,傍晚時分我才回到 Phoenix,來到 Chase Field 觀看 Diamondbacks 的熱身賽。每年在大聯盟開賽前的最後三天,半數的球隊會回到自己的主場,和遠道而來的客隊,在大聯盟球場進行開季前的最後一個熱身賽三連戰。今年響尾蛇隊的對手,是從芝加哥遠道而來的小熊隊。

說真的,我對這兩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純粹是因為來到 Phoenix,而他們正好有比賽,我就順便看一下 - 這樣我又離看完 MLB 三十隊的主場,更接近一步了(這是我去的第十四個球場,看完這場之後,國聯西區已經完全達成)。既然是熱身賽,買票當然不成問題,我很從容地來到了球場,買了張 upper deck(就是最上層看台,我看棒球不太買貴的區域的票)。出乎我意料的,竟然還有本壘正後方那一區塊的票,雖然說熱身賽看的人不會很多,但少成這樣也真有點可憐……

Chase Field 最重要的特徵,在於它是一個開閉式的巨蛋球場 - 像現在早春三月,氣候宜人,就可以打開天頂和大窗戶,讓觀眾享受較為自然的看球環境;到了盛夏,沙漠裡的大太陽可不是開玩笑的(據說可到 110F 以上),非得緊閉門窗放冷氣,人們才坐得住。

【Chase Field 的大窗戶上每扇都有和棒球有關的彩繪】

這是我第一次在開閉式的球場看球。從本壘後方望去,左右外野深處看台後面的空間,為了要支撐屋頂,而多了一整片的牆。Chase Field 利用這個位置來擺放兩隊的攻守名單,雖然占去了一點空間,但整個外野的牆面還是給我空盪盪的感覺。

【從本壘後方 upper deck 望去,視野寬廣。室內球場要支撐屋頂,加上了牆,球場結構體感覺大了不少】

今天看球的人大多集中在下層看台,upper deck整整一圈,大約只有十來個 section 有人,場面頗為冷清。不過,才坐下沒多久,有趣的事就來了。我們這一區負責賣食物的小販,是一個黑人大叔,人高馬大,而且嗓音渾厚,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發明的各色叫賣台詞,實在是非常好玩 "Lemonade, Lemonade, like your GRANDMA MADE~~~" 不出兩三局,有很多遠道而來的小熊迷,紛紛向他表示,在 Chicago 都沒有聽到這麼好玩的叫賣詞。行行出狀元,這位大叔無疑是叫賣界的翹楚了。看台上人雖少,有他在,氣氛竟也頗為熱絡。

【叫賣的大叔,可能是因為才剛開季,精神還很旺盛】

今天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大約六十多歲的奶奶,還有一個東方面孔的小孩。後來聊起天來,才知這位奶奶是季票的持有者(因為她問我,是不是今年也買了季票;看來在主場的首場熱身賽,不只球隊熱身,季票的球迷也要找機會敦親睦鄰一下,畢竟未來81場都要坐在一起看球),而響尾蛇隊的季票有很方便的交換制度 - 她今天多換了兩張票,帶她的小孩和一個朋友一起來看球。這東方面孔的小孩,是中國出生的,被奶奶收養,今天是她第一次來現場看棒球。美國看球的傳統是,大人會幫小孩買計分紙,然後教小孩怎麼做棒球的 scoring。球場的大螢幕在每個 play 結束之後,也會打出剛剛這個情形應該如何計分的訊息。一開始,奶奶就很努力地跟妹妹說,妳看,游擊傳一壘封殺,要記 6-3。看在像我這樣的球迷眼裡,這麼小就可以接觸最高殿堂的棒球,真是幸福,不過小女孩倒是無福消受,大約過了兩三局,就像蟲子一像在椅子上扭來扭去,抱怨她不會。奶奶無可奈何,只好自己拿過來計分。

比賽到了中段,發生了一個 play。響尾蛇二壘的跑者,利用中外野飛球接殺,進佔三壘。這時大螢幕打上 F8(中外飛球接殺),奶奶開始大聲抱怨,為什麼這不是計高飛犧牲 (SF)。她和她的朋友還有後面一排的大叔討論,結果一致同意是計分員的錯誤,而打者很可憐:明明應該是不用計打數的 SF,被記成正常的飛球出局,這樣子會害打者的打擊率下降 blah blah。可是,事實上明明計分員記的是對的:利用飛球接殺推進,除了回本壘得分的情況之外,只能算趁傳進壘,打者的確是一打數無安打,而不是計 SF 不算打數。不過她沒問我,我就沒說話了。

我身邊的這一群人正好顯示了棒球運動遭遇的困境:進入門檻太高,難以培養新球迷,而奇怪的眉眉角角又太多,就連看到買季票等級的資深球迷,也未必能都搞清楚(事實上,我是很意外知道SF不計打數的人,卻不知道趁傳進壘不能計SF)。老球迷越看越入迷,忘了自己到底為什麼愛上棒球,又沒有受過良好的"教看球"訓練,一出口就是滿滿的術語,把新球迷嚇倒。如此惡性循環,棒球人口日益老化,變成老人的運動。

事實上棒球在美國雖然號稱 "American's favorite pastime",但它面臨的處境可以說是空前嚴峻。棒球人氣遠遠落後於美式足球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新球迷的開發上,似乎也不是 NBA 的對手。身為一個棒球迷,我倒是很擔心這種情形持續下去的話,優秀的運動員不願意投身棒球的行列(美國很多運動高手小時候都是玩多項運動,到了高中或大學畢業後,如果要往職業發展,才選擇其中一項),會害我未來沒有好的棒球賽可以看…

說到響尾蛇,其實也是支很有潛力的球隊。陣中有非常多不錯的年輕球員,不過說真的有誰能長成一等一的大咖,現在還看不太出來(好像 Justin Upton 的機會最好,但其他好幾個人也都還沒有長到他們的 ceiling)。話說,目前的國聯西區幾隊,都有不少 young talent,如果幾支球隊都能正確地養成新秀,維持在正確的經營軌道上,再過個兩三年,這個分區會非常有趣。

當然,到每個球場一遊,也要特別注意一下它們的特色。響尾蛇主場最有趣的地方是,賣店裡到處都藏有響尾蛇的布娃娃(比如說放帽子的架子上有,支撐天花板的鐵架上也有),活生生就是個蛇窟。他們也有賣特別的加油棒,是一個響尾蛇尾巴尖端三角錐的型狀,一搖還會沙沙作響。很多球迷會在對方叫暫停的時候,一起搖這支加油棒,聽起來很有看台上有蛇的氣氛。果然是三十隊中只有它們才有的特色。

【果然是響尾蛇主場,到處都藏有蛇的布偶】

Saturday, June 05, 2010

2010 春遊 - Superstition Mountain

我第二天一早的行程,是從 Phoenix 出發,前往市郊的 Superstition Mountain 及它四周的景點。晚上要回到 Phoenix 看響尾蛇和小熊隊的熱身賽。

昨晚上網查資料的時候,發現在這路上的 Tonto National Monument 的印第安人 cliff dwelling 有特別的 tour,需要事先報名才能參加。但電話只有白天上班時才有人接,我就打算早點出發,在 tour 開始的十點之前到達,碰碰運氣看還有沒有空位。

早上的路程是從 Apache Junction 開始,走 Apache Trail 往東前進。這是一條當年為了蓋 Roosevelt Dam 而興建的小路,不知為何至今仍保持原有的風貌,是一條狹窄的泥土路。因此,路程雖不長,但開車要花費的時間卻是正常的兩三倍。一路上不但車輛稀少,連手機也收不到訊號,雖然離 Phoenix 都會區才幾十 miles 的路程,感覺倒像是來到了真正的荒野。

不過,也拜交通不便之賜,一路上路旁的景觀,完整地保留了 Arizona 的原始風貌 - 滿山遍野的大仙人掌,快樂地生長著,加上春季才有的野花,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而且,這一路上,還經過好幾個水壩攔出來的人工湖。配上湖景,景觀就更美了。可惜的是,為了趕上十點出發的 tour(電話又不通,沒辦法事先預定),我沒有很多時間一一欣賞美景,只大略拍了幾張照片如下。

【一個小山谷裡有水壩造成的小湖】

【一路上都是泥土路,車輛很少,風景十分原始秀麗】

【山上有很多山人掌,雖是沙漠景觀,卻是一片綠色,很神奇】

【更多仙人掌,可惜電線破壞了畫面】

【又是電線破壞了一張照片…】

一路走過 Apache Trail,若不是自己開著配備二十一世紀最新科技的汽車,感覺真的就像回到了幾十年前。當初興建 Roosevelt Dam 的人們,想必也和我一像讚嘆這一路上的仙人掌森林。到了泥土路底,雄偉的 Roosevelt Dam 突然從河谷中聳立,和兩旁的山頭比肩。這個大壩也是當年經濟大蕭條時代,羅斯福總統推行的 "擴大內需" 建設之一,利用大型的公共建設創造工作,解決失業問題。這個水壩同時也控制了 Phoenix 季節性河水泛濫,還有供水不穩定的問題。簡單地說,如果沒有當年羅斯福總統行政團隊的遠見,今天的 Phoenix 都會區就不可能存在。美國開國至今總統有那麼多任,但我在美國旅行的時候,卻常常到哪都聽到 Theodore Roosevelt 這個名字 - 所以說,一個政治人物的成績不是看當下,而是要看將近百年之後,人們怎麼記得這個人物。

【泥土路的底端,就是 Roosevelt Dam】

經過一路風塵,好不容易按預計時間趕到了 Tonto National Monument,卻得到令人失望的消息。今天 upper dwelling 的 tour 早在數個月前就報名額滿了,無法額外再加上我一個人。早知道如此,我就不用一路趕路,可以好好看風景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Upper Dwelling 去不成,就改去可以自己走上去的 Lower Dwelling(據說 upper dwelling 因為路程長,而且建物比較需要保護,所以每天參觀的人數嚴格限制在十五人且要加入有 ranger 陪同的 tour 才可以去)。這兩個 dwelling 都是 Arizona 的印第安人早年在石壁上的凹洞,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建設的聚落,是古人智慧的一個好例子。前往 lower dwelling 的 trail,有特別整理過,種植了各種仙人掌且加上解說牌,讓遊客能了解這些奇異的植物。

【遠處山壁上的就是 lower dwelling,六七百年前印第安人的家】

【前庭後院都長滿了仙人掌】

【trail 上還有各種不同種類的仙人掌】

順著路爬上了山,一腳踏進六七百年前人們的家,心中的感觸很是奇妙。我當下想,如果空間有記憶,那這塊空間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可以告訴我?雖然眼前只剩下殘磚斷瓦,但不難想像幾百年前,這可能是一整個部落遮風避雨的家,安全的堡壘。這個 dwelling 建在山壁上,不但避開了底下河谷可能的洪水泛濫,而且視野良好,對抵禦外敵也有地理上的優勢。站在人家六七百年前的家裡,發了好一會兒的思古悠情之後,我才慢慢走下山來。

【從 lower dwelling 望出去,視野很好。當然湖是後來蓋了水壩才有的】

【古人的家】

回到 Roosevelt 大壩造成的人工湖(就叫做 Roosevelt lake)邊,才發現這個湖是很多當地居民水上活動的勝地,有很多讓人把船拖來放下水的碼頭。湖邊的一個遊客中心,有互動式影片系統讓人們了解當年興建水壩的歷史等等資料。在湖邊逛了一會之後,參考手上的旅遊書,決定繼續往東開到 Globe,再從另一條大路 (US-60) 開回 Phoenix。結果這接下來一路上的風景,都遠不如早上開的那段泥土路,讓我好生失望。原本打算找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野餐的計畫,也泡湯了。

【 Roosevelt lake 的景觀】

下午回到了 Apache Junction 之後,想起一早經過一個 "鬼鎮" 的標示 - 所謂鬼鎮,就是早期西部開拓的時候,因礦業(多半是金或銀礦)快速興起又沒落,最後只剩下無人的建築物的城市 - 看看離晚上的球賽還有一點時間,我就繞去看一下。結果一看之下,又是失望,這些鬼鎮很多都已經變成了觀光鎮,建築物雖然有古鎮的外表,但裡面卻在賣些冰淇淋或小裝飾品等,讓人有很不搭調的奇怪感覺。

【從鬼鎮可以遠遠看見 Superstition Mountain】

【建築雖有古風,骨子裡卻完全是個一般的觀光鎮。蠻無聊的】

Saturday, May 08, 2010

2010 春遊 - Phoenix Mountains

看完了 Angels 的最後一場春訓賽,時間已是下午三點多。按預定計畫,接下來的行程是要去鳳凰城的郊山,Phoenix Mountains 走走。我在 Santa Clara 的圖書館借了 100 Arizona hikes 這本書,其中有介紹到的 Piestewa Peak,就是我今天下午 hiking 的目標。

雖然說是郊山,但 Phoenix Mountains 其實就在 Phoenix市內,出了這個 park,東南西北都是被城市包圍的。正因為如此,書上寫說它是一個觀看鳳凰城市景的絕佳地點。

登上 Piestewa Peak 的路程雖短,但並不輕鬆。它的路面是我最不擅長的破碎石頭路地形,而且還有很多原始的石頭階梯,每格大小高低都不一樣,最高還有超過膝蓋高度的。雖然我已經穿了 hiking boots,但還是因為多次踢到石頭,走得腳很痛。而且,這一路上完全都是上坡,沒有一點喘息的機會;路程不長,只有 1 mile 出頭而已,但也讓我走得滿頭大汗。

【從山腳往上望,山頭看來不遠,但一路上全無樹蔭,雖然是下午三點多但還是很熱】

【順著充滿亂石的原始山路往上,因為這是市區近郊的山,一路上遊人非常多】

【當天又是一望無際的晴天,雖才三月底但只有一個熱字…】

這個 hiking 雖然辛苦,但路程不長,而且最後的 reward 也很讓我滿意。到了山頂,整個 Phoenix 一望無際,盡在腳下。原來 Phoenix 和 Los Angeles 頗為相似,都是幅員廣闊但平房充斥的都會區。我手上的 hiking guide 寫道,這個點也是看城市的日落和夜景的好地方,不過我手上的水已經喝完了,日落又還很久,所以我並沒有等到最後。既然今天運動已經充分,就早早下山回飯店休息了。

【終於到了山頂,已經坐了滿滿一圈人】

【整個鳳凰城盡在眼底】

【一望無際,相連到天邊的都會區】

【整個 Phoenix 只有 downtown 有一小叢高樓,在西斜的夕陽下顯得很孤單】

Saturday, April 10, 2010

2010 春遊 - Angels spring training game

好不容易等到了春暖花開的四月,又是可以開始旅遊的天氣。之前在考慮春天要去哪玩的時候,想起了自己在 Florida 的兩年,因地利之便,都會去看春訓的棒球賽。美國職棒春訓有兩大地盤 - Florida 的 "Grapefruit League" 和 Arizona 的 "Cactus League"。現在人在西岸,Arizona 比較近,加上我喜歡的天使隊又在 Arizona 春訓,當下就決定這次旅行的主題是 "棒球春訓"。

請了兩天的假,我的旅行從星期四早上開始。天使隊春訓的基地在 Arizona 的 Tempe,是 Arizona 首府 Phoenix 都會區的城市之一,離機場非常近。飛機11點降落,趕中午12點開始的比賽,足足有餘。上次在現場看天使隊的比賽,已經是 2006 年中,離開 LA 之前的事了。時隔將近四年,終於又有機會能看到猴子軍的比賽,雖然是不算數的春訓賽,但也是不錯的啦。

【時隔四年,終於又能紅衣紅帽走進球場。幸好這些裝備沒有被我放到發霉】

【天使的春訓基地入口也掛有一個小 A。雖然是市立的球場,但長年讓天使隊春訓使用,因此球場的設施也很天使化】

【當然也有販賣部,但比起 Angels Stadium 的小多了。最後一天正在大打折,但沒看到想買的東西】

今天正好是今年天使春訓的最後一場比賽,而且今晚在 big-A 還有另一場春訓賽,所以是 split squad 的情形。幾乎所有天使隊今年要帶上大聯盟的主力,都已經拔營離開,開拔到 Anaheim 去了,剩下留在這裡打最後一場春訓賽的幾乎都是小聯盟的球員。看了今天的先發名單,只有去年繳出驚異奇航般成績的先發投手 Matt Palmer,還有先發捕手 Mike Napoli,是我比較熟的球員。我想,Napoli 多半是因為球隊希望兩個主戰捕手今天都能在不同場地充分出賽,才留在 Arizona 的吧?除了這兩個人之外,打線上我只聽過四棒的 Terry Evans,還有九棒的 Mike Trout 名字。

【先發投手,去年的大黑馬 Matt Palmer】

【 Napoli 打中球的瞬間】

對比之下,今天來訪的印第安人陣容就強大多了。至少,今天人家的打線三四棒可是貨真價實的先發打線, Choo 和 Hafnar。五棒也排上之前洋基隊的 Shelly Duncan。兩邊陣容一比之下,真有點大人打小孩的感覺…

【韓國最強打者秋信守。事實上,還好我這張照片照得快,因為他等一下就把投手的第一球推打成左外野的全壘打。這個傢伙有 power 又有選球,可惜今年 fantasy baseball 都沒有選到他】

【這一兩年傷痛不斷的 Hafnar,今年能再起嗎?】

難得來到春訓場地,當然要逛逛球場。天使的春訓基地,和之前我在 Florida 去過的幾個場地比起來,算是相當高級的,看得出來經營者有在認真投入。但和 Florida 比起來,不論是票價或食物的價錢都貴上一截,尤其食物幾乎已經快要是大聯盟場地的水準。一壘邊線旁的座位 $16(當然比 MLB 便宜得多,但以春訓來說算很貴的),漢堡加薯條要 $13,春訓賽的價錢這麼不親民,倒是讓我有點意外。可能是因為 Arizona 離 LA 近,天使球迷人數又多,老闆敢投資,當然也敢從球迷身上賺回來吧。

【球場左外野是草地席】

【我也來草地上感受一下氣氛。春天躺在草地上,Arizona 暖暖的太陽配上微微的風,超級舒服的一流享受!】

【天使最近戰績頗佳,當然在春訓場地也要掛上來宣揚隊威一下】

【靠外野的地方,有很多食物攤。今天是 weekday 又是最後一場比賽,很多攤位都沒開。不過仔細看看,選擇是非常多的,比之前去過的春訓球場都好。價錢倒是頗不親切。】

【球場的一角,有免費的小遊戲。如果能在三球之內,把沙包丟進那個板子上的洞裡,就可以得到大毛巾一條。沒有進的話有 Miller Lite 請你當活廣告的免費 T-shirt 一件】
【今天原本氣象預報會下小雨,讓我出發前小擔心了一下,結果天氣超棒!】

仔細觀察後發現,在這個球場服務的人,從管停車場的到看台上的帶位員到販賣部的櫃台和廚房,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先生老太太。每年 MLB 春訓的季節,都有很多球迷湧入 Arizona 和 Florida(例如今天這場球有 4485 人觀戰,春訓賽每天在 Arizona 和 Florida 都有各至少七八場),因此也有暫時性的就業需求。我猜很多在這氣候宜人的兩地退休的老人們,就和觀光客一起出來拼經濟。良好的職業運動帶動觀光的發展和當地的經濟,這不就是一個明證嗎?

雖然只是熱身賽,但兩邊還是打得有來有往,砲火連連。今天天使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魚 Trout,不但打出全壘打和二壘打各一支,其它球也都打得很結實,他今年才19歲,看起來是可以期待的潛力股。最後九局下,天使因為對方投手的再見暴傳一壘,以 7:6 取勝。雖然說贏得很冏,但是贏了還是贏了,後來居上的逆轉勝更是讓人開心。可惜春訓場地沒有播逆轉猴的影片,不然就更 high 了。

春訓賽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很容易要到球員或教練的簽名。之前我就在 Florida 要過道奇的傳奇教頭 Tommy Lasorda 和當時還是菜鳥的 James Loney 的簽名。不過,今天我沒有看清楚球場的結構,想錯了球員離場的動線,比賽結束後,我往外走到後門,才發現球員都直接從停車場坐車走掉,應該要在場內他們前往停車場的路上等才對。所以,一個簽名也沒有要到。

【天使的小猴子們擠著小巴離開了,小聯盟球員的待遇果然比較差】

【客場印第安人的車在有管制的停車場裡。本來還想能不能偷裝韓國人要到 Choo 的簽名,看來是完全落空了】

時隔快四年,又再次看到天使隊的比賽。雖然看到的陣容幾乎完全不是今年的主力,不過還是希望,不管大猴小猴,今年都要加油。發揮說瞎流的奧義,再次打破統計專家們的眼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