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9, 2013

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Abstract】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is a place I wanted to visit for long time, but this park is hard to go to due to its remoteness. Finally, I got the chance to visit during my April 2013 Grand Loop trip. The park features many cliff dwellings of Indians sometime around 1,200-1,400 A.D. I think it is an interesting site to see. It is both a U.S. National Park and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位在 Colorado 州西南角落的 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同時是美國國家公園及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是一個我多年來一直想要造訪的國家公園。但是它地處偏遠,很不容易到達,我在 2009年秋Utah 之旅、2010年春Arizona 之旅、還有2010年底 New Mexico 之旅三度因時間不足,雖然很想去但還是得忍痛割愛把它排除在行程之外。直到這次我請了兩星期的假,再次繞行我最喜歡的 Grand Loop,因為時間比較長,終於得以把它加入行程之中,離我知道這個國家公園的存在已經至少有四五年以上,我才得以到此一遊。

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的主要賣點是古早時代印第安人的家。印第安人的遺址在美國西南部非常多,其中有很多都被 NPS(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或各州的州政府保護起來,不過因為它們多半規模不是很大,通常只會被畫成 National Monument 或 State Park 等級。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能成為國家公園,我想主要是因為印第安人在這附近的的居住歷史長,前後有快一千年的時間,其間也經歷了各種不同的建築形式變化,考古的價值很高;而且在此地的 cliff dwelling 非常密集而且保存情形良好,也是它成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地處高原,氣候比較冷,四月底五月初還算是 out of season,整個園區並沒有完全開放。不過幾個重點精華部分,例如 Cliff Palace tour,和自行開車參觀的 Mesa Top Loop 仍然可以到達,園內的 Far View Lodge 也剛剛開放讓遊客入住,並且因為遊人不多,價錢只有 high season 的一半左右。於是我就定了這邊晚上的住宿,然後隔天逛 national park 的一夜一日之程。

Far View Lodge 本身設備相當普通,大約只有兩星的 motel 等級,不過因為在國家公園內,而且附近景色優美(所謂 far view,真的就是這個點位在山頭上,可以看得很遠的意思),我覺得對造訪 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來說,仍然是不錯的住宿選擇。

【Far View Lodge 的主屋造型很有趣,網頁上也是放這照片,但這裡只有 check in counter 跟餐廳】

 【但房客住的其實是 motel 模樣的小屋,還好 view 的確不錯,可以看得很遠】

【一早起來景色更佳】
【仔細看還可以在草原裡找到流浪馬】
去國家公園玩的時候,住園內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交通時間,這點 Mesa Verde 也不例外。從這裡前往園內最重要的區域 Chapin Mesa 大約只要不到二十分鐘車程。四月的時候,因為國家公園人手不足,只有Chapin Mesa 上的幾個 site 開放參觀,公園另一側的 Wetherill Mesa 要到五月底才開放。一大早,我們就去 Chapin Mesa 的 visitor center 買了兩個 ranger tour 的票,要去參觀 Cliff Palace 和 Balcony House。這兩個 site 是十幾世紀時印第安人建在懸崖上的住家,都一定要跟著 ranger 才可以進去,tour 一個人三塊錢,在什麼東西都越來越貴的現在,可以說是經濟實惠的佛心價。

買好了票,趁還有時間,先步行到 visitor center 後面的 Spruce Tree House 看看。我覺得當初他們規畫國家公園的時候,visitor center 刻意選在可以讓大家步行到一個最容易走到的 site 的地方,真是用心良苦。這個步道全程平緩,大約走十分鐘,讓所有遊客至少都可以容易看到這些古蹟是什麼樣的感覺。

【Mesa Verde 的印第安人家大多是興建在山崖上自然生成的凹洞裡,和崖壁混成一體的感覺很有趣】
【近景就是這樣,房子躲在自然的崖壁底下】
【原住民的家】


【在每個 site 裡都有很多圓型的大房間,叫做 kiva,考古學家說是先民集會和舉行種種祭典的場所】
看過了 Spruce Tree House,下一站就是這個國家公園裡最有名的 Cliff Palace,它是北美最大規模的 cliff dwelling,有一百多個房間,全盛時期有大約一百人集居在此,儼然就是古代版的 condo。即使在非旺季的四月,也有每半小時一批的 tour,聽說旺季班次更多,甚至還有夜間的 tour。不過,一般認為古代人選擇在石壁上建屋,理由之一是為了安全(易於防衛),所以參加 tour 的人都要能夠攀爬幾段短的梯子 (ladders),還要在沒有太多安全措施保護的石壁上鑿出來的階梯上行動的能力,才能前往。

【從高處先看看等會要下去的 Cliff Palace,裡面還有前團的遊客】


我們這團的 leader 是一位爺爺級的 ranger。以我去國家公園的經驗,如果年紀較大的 ranger,通常都很愛說故事,有很多話可以跟遊客們說,這次遇到的這位,也不例外。他說自從小時候看了某一本書後,對於古代印第安人在這裡居住的事,就很著迷,最後終於來到這裡擔任 ranger。參觀 Cliff Palace 的 tour 大約一個多小時,分成好幾個 stage,同一時刻每個 stage 都有不同批的遊客。
【走路大約只要十分鐘,跟著 ranger 的指示走並不難到達】
【前一團的遊客還在參觀,我們先在遠處遙望,聽 ranger 爺爺說故事】
一開始在起點先說明一些注意事項,然後大家往山谷裡走,爬下幾層梯子,來到一個可以看到 Cliff Palace 的平台,又聽更多歷史故事,最後才進到 Cliff Palace 之內參觀。爺爺的故事說得很好,他說印第安人在此居住的時間,總共約有千年之久。初期的時候,大家都是在高原的頂上居住,以打獵和種植玉米為主要的食物來源。後來,因為人口擴張,而且古代對農耕的知識不足,缺少輪耕和施肥等等技術,使得地力消耗後難以補充,加上氣候的變遷,生存變得越加困難,原本相安無事的部族之間也開始有些摩擦。最後,大家選擇把居所遷到高原下的崖壁上,大多是基於安全的理由。最神奇的,是這些崖壁上的建築物,當年並沒有像今天國家公園開發的步道可以進出,印第安人們都要直接攀爬崖壁,才能進出自己的家門,同時還要帶著各種補給,比如說農產品、獵物、水等等,真是不可思議。
【進來 Cliff Palace 之中,才發現它的結構頗為複雜,房間一層又一層,還有三四層樓高的塔】
【Kiva 裡主要的結構有中央點火的大坑,右邊的擋風牆和通風口,還有左邊的那個小洞,據說是和地裡的靈溝通的管道】
【爺爺還有滔滔不絕的故事,但是大家都忙著拍照。幸好只要耳朵有空,還是聽得到他說明的內容】
Cliff Palace 裡除了很多居室之外,最特別的建築特徵就是圓形的 kiva。Kiva 是住民們舉行宗教儀式和各種集會的場所,有一定有建築體制,和通風設計,冬天可以在室內燒火。爺爺介紹完 kiva,繼續講古,聽來頭頭是道。Cliff Palace 有好幾座圓形或方形的高塔,大約有三四層樓高,大家可以探頭進去往上看。不過,對於這些高塔的真正用途,考古學家們並沒有定論。

【參觀完 cliff palace,順著現代人在石壁上開鑿的階梯離開】
如果只是 Cliff Palace 一處,那 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可能還不會如此有名。它最厲害的地方是,類似 Cliff Palace 的遺跡,在整個高原各處的崖壁上,到處都是,可能有上百處,國家公園開放 tour 的只有四五個比較知名的 site。繞著高原頂上四周繞一圈,就會看到四處的懸崖壁上,都充滿了先民們的建築,可見在懸崖上建屋,並不是當時少數幾個人頭殼壞去的特異行徑,或身手矯健的人的特權或炫耀,而是整個社會風氣就是如此,男女老少都依此法而居。看著崖壁上的一座座小城,遙想千年前安靜的夜晚,整個峽谷的山壁上布滿點點火光,就像是今日在山頂看著山腳下城市的夜間燈火的場景,此不妙哉?
【另一個比較大型的遺跡】
【從峽谷對面望向 Cliff Palace,的確是相當壯觀的"大型城市"】
【繞著峽谷走,到處都可以看到遺跡】

【還有保護色很好,開在石壁小縫裡的小房,想想他們要如何進出,真是不可思議】
看過了石壁上的住家之後,我們前往國家公園的另一區域, top of mesa loop。這個區域是比較早期的遺址,是古人還沒有搬到崖壁上造屋之前住的地方,這些遺址就更原始了,通常只剩下地上的一個凹洞。這些 site 統稱叫 pit house,原來古人為了適應此地冬天嚴寒的氣候,在地上挖一個坑,上面鋪上各種草料黏土製成的屋頂,就是一戶住家。現代人發現這些遺址的時候,屋頂早已損壞,不過從凹洞的大小形制,仍然可以分辨出居室和 kiva 等等結構。事實上,古人在高原頂上居住的時期遠比在崖壁上居住的時期長,有些村落還可以認出有好幾世代的建築(舊建築壞了之後,又在原址開挖造新的房子)。看到這裡,不禁佩服考古學家真是厲害,就我看來不過是地面上的坑坑洞洞,他們卻可以看出這裡原址改建過三次,果然是術業有專攻。

【比石壁屋更早期的 pit house 遺址,國家公園用有屋頂的鐵皮屋把幾個比較重要的 site 保護起來】

【Pit house 裡比較原始的 kiva,但仍然可以看出點火區,通風口,擋風牆等等 kiva 的 feature】

逛了 mesa top loop 之後,正好也到了另一個 tour 的時間。這第二個 tour 我們要參訪的是 balcony house,它號稱是 Mesa Verde 所有 tour 裡最有趣的,因為所有遊客要攀爬大約三層樓高的梯子,還要側身及爬行鑽過幾個小縫,才能進出這個 cliff dwelling。尤其是 tour 結束離開時,要經過一個必須四肢著地才能爬過的小縫,這也是古人進出唯一的通路(古時並沒有建造梯子方便進出),可以親身體認到這些石壁屋的防衛性。
【大家爬梯子進入 Balcony house】

【Balcony House 的主結構保存非常完整,據說 ranger 說幾乎沒有現代人加建的部分】

【tour 結束,要爬梯子和在走裸露的岩壁上的階梯,才能離開。古代沒有這些設施,得直接爬牆才能回家】
最後,傍晚離開公園之前,我們來到園內 Park Point 這個觀景點。這裡可以看到高原底下一望無際的景色,加上遠眺洛磯山脈,風景絕佳。古人選擇在此定居,真是懂得享受。

【從高原上遠望 Rocky Mountains】

【還有底下一望無際的平原】

Thursday, January 03, 2013

【閱讀筆記】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Abstract: This is my comments on the book title <> by Dr. Michael Sandel. Overall a great read, thought provoking, intellectually enlightening, and entertaining at the same time. Simply can't put it down. Highly recommended to all.

翻開 blog,才發現我半年沒寫新文章了!並不是無心經營 blog,但生活實在是過於忙碌,加上前陣子身體有些狀況,很多想寫的東西,才一再被延後。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卻是個意外。這是我去年回台灣的時候買來想讀的書。結果沒時間看,一擱就是快一年,直到一月一日元旦假期在家,才打開來。結果,一看就欲罷不能,這兩天還帶去公司趁沒事的時候快看;一看完,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上來分享心得。

其實這本書和作者在台灣都已經相當廣為人知。作者 Dr. Michael Sandel 是哈佛大學教授,這本書英文標題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是他在哈佛教授的 Justice 這門課程的內容整理成書。該門課是哈佛的熱門課程,近年來往往有破千人選修,哈佛大學也曾將課程錄影放上網路,向全世界公開。前些日子,我從一些朋友的 facebook 近況得知,似乎 Dr. Sandel 有到台灣來演講。

書名為正義,不禁讓人懷疑:某事正義與否,是一種價值判斷,跟我本人的偏好、信念、文化背景、兒時所受各種教導有關,為何可以在大學公開講課?難道哈佛大學的學生需要進一步的生活與倫理的教育嗎?還可以集結成書?難道是本勸人為善的勸世文大全?

結果,閱讀本書讓我大開眼界。書名為正義,但它並不是一本勸世文。經由探討何謂正義,作者帶領大家綜觀各家思想,了解西方思想史上對正義、道德、人權、自由等等觀念的闡述。作者龐徵博引但卻又深入淺出,使我讀來暢快淋漓。讀完本書,不但對西方古今哲人的思想快速地有了粗淺認識,而且更對它們如何影響現今社會對公義、自由、平等等價值的看法,有了理解。

我覺得作者最厲害的是充分使用種種例子來點明各家理論的生活實例應用。哲學本身充滿了對外行人來說難以捉摸的概念和術語,若只做理論上的陳述,會流於生硬難讀,在課堂上也難以討論。然而作者代入種種時事和巧妙安排的故事,使得讀者能容易地抓住問題的核心。本書的中文譯者樂為良先生譯筆通順優雅,對推廣這本優良好書給中文讀者而言,亦功不可沒。

但此時此刻閱讀本書,對我來說,除了智識上的成長之外,更讓我感到滿足的是心靈上的解放,因為腦袋接受了不同於平日生活的新的刺激,而感到滿足。這話怎麼說呢?仔細深究,才發現人到了這個歲數,很多時候閱讀、找資料都是以實用為目的,滿足需要為主,卻很少再像學生時代,為無特定目的的求知而讀書。像這本書,我讀完之後,並沒有學到什麼是真能在生活上馬上派上用場的東西,但是卻像打開了一個心裡久沒有被觸動的開關,有如久沒有運動悶了很久的人,去操場跑上幾圈那樣,感到心靈澄澈,無比滿足。可能這正是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吧。

說到這裡,正好最近偶然看到台灣有條新聞,勞委會主委說「大學畢業生缺乏技術能力」。但我覺得大學不應只是培養技術能力,也要教育具備優良智識的公民。哈佛大學學生能受到這等教育,我非常羨慕,這堂課程應該比我們從前(或現在大學生)當營養學分的大部分通識課都強上不知多少。大學之教育,正應如此。

Justice 這門課的錄影,可以在此一觀:

http://www.justiceharvard.org/

我又發現,自從在美國定居以來,好像我越來越少接觸公共議題。美國的部分,因為非公民沒有參政權,所以從來就不想理它;而台灣的部分,又因距離遙遠,很多時候無暇去了解(比如說最近很紅的反媒體壟斷,先前一段時間的健保改革,還有更久一點的 EFCA 等等,我都只知皮毛,沒有真的去多了解或形成意見)。所謂用進廢退,我對公共議題的思考習慣,可能還不及大學時候 - 讀這本書裡種種交叉辯論,讓我回想大學時代和三五好友談論種種議題的快樂時光,恍如隔世。是說人生到了一定階段,非得為柴米油鹽奔忙,但生活裡的確應該存在有更高層次的心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