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8, 2012

減重日記:運動的方法

前篇提到減重的教戰守則:吃飯七分、運動三分。但是寫到實際運作的技巧的時候,我卻要從運動的部分開始先寫。這幾年來,運動稍微有一些心得,在此分享一下。

運動可以大略分成兩個不同的概念:有氧運動和重訓。前者主要幫助消耗脂肪,後者主要幫助增加肌肉。要注意這兩項是不同的 process,在運動的世界裡面,從來沒有任何一種運動可以「把脂肪變成肌肉」,如果有人跟你說有這種事存在,那他的基本觀念錯得離譜,肌肉和脂肪是不同種類的細胞,是不會互相轉換的!

以減重來說,一般人會想到的優先次序是有氧為主,重訓為輔(因為主要目的是消耗脂肪嘛)。這樣子的菜單,基本上是沒有錯的。因為要大量消耗能量(人體上脂肪最大的目的就是有效率地儲存能量),主要靠長時間的運動才能達成。重訓雖然也消耗脂肪,而且每單位時間消耗的速率其實不比有氧運動差,但是它基本上是鍛鍊肌力為主,很快就會疲累無法繼續(有聽過人連續舉啞鈴一小時的嗎?),所以消耗脂肪的總量就比較少;相反的,有氧運動通常比較能夠持久,也就是能持續地消耗脂肪。

健身房通常有各式各樣的有氧器材和課程,讓初學者眼花撩亂。那,到底應該選擇哪一種運動來進行?我的建議是,每一種都試試看,然後選擇在高強度心跳下,自己可以持續做最久的。每個人的身體構造不同,對不同運動的持續力也不一樣。像我最討厭跑步,頂多連續跑七八分鐘,就非得要慢下腳步休息,但是腳踏車或滑步機,都可以持續在高強度下更長的時間,那後面這兩種對我來說就是比較有效的運動。就在今天,我才在 PTT 體適能板看到竟然有人說他可以跑步連續一小時,但滑步機十分鐘就不行了。果然個體差異性真的很大!既然現代人生活繁忙,運動的時間也寶貴,那就要做有效率的選擇。不管是什麼運動,只要能持續維持在高心跳,最終就可以達到減脂的效果,而且脂肪的燃燒是全身性的,就算運動的時候只特別使用某單一部分的肌肉,消耗的脂肪卻是從全身來供應。重點是要持續去做。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我最喜歡的運動游泳,若以燃脂的效果來說,反而不是很有效率的運動,頂多只有中強度而已。我想原因是人畢竟是陸生動物,在水中的活動,要花費很多額外的精神在維持自己的飄浮、平衡、換氣等等,真正出力在 "動" 的比例反而比較少。而且游泳常常會使得體溫下降(游冷水池的時候),造成運動完後特別想吃東西,一吃就完蛋了。所以儘管游泳是我最愛的運動,它也有比較不易受傷的優點,但以減重來說,反而不是我主要的選項。

說完有氧,再來提重訓。重訓的優點有三:第一鍛鍊身體強度,當自己的肌力訓練起來之後,運動可以更持久而且更不易疲累甚至受傷;第二增加基礎代謝率,身體裡的肌肉組織變多的話,就算只是坐著不動,每天也可以自然消耗更多的熱量;第三修飾身體線條,因為肌肉的密度比脂肪高,同樣的體重下,如果是充分鍛鍊的洛基跟毫無鍛鍊的弱雞比,前者看起來會瘦得多,人的姿態肯定也是比較漂亮。

一般初學者想到重訓總是想到舉啞鈴練二頭肌。但是若以減重為主要目的,我倒是鼓吹忘記二頭肌這項炫耀財,改成多練身體軀幹的核心肌群,包括胸、腹、背、腰,還有大腿肌等,都對減重有幫助得多!道理說穿了很簡單,就算我把手臂練得跟阿諾一樣粗,二頭肌能有我的腹肌大片嗎?如果有人能做到,請公布方法,那我相信不只是減重的成果,因為你改造人體結構的卓越成就,諾貝爾醫學獎也已經在向你招手了 XD。想拉高基代,最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提升身體肌肉的比例,那當然要從最大片的肌肉開始練起囉!

又有聽人說過,在有氧運動開始之前,如果先做十到十五分鐘的重訓,可以幫助身體把可以快速燃燒的能量(肝醣等)先燒掉,等會做有氧的時候,就可以全部燃燒脂肪。好像有點道理,但是我沒有真正這麼實行過,所以效果也未知。我倒是覺得,只要運動的時間夠長,那不管是怎麼動,都會有它的效果。

最後,當然,運動最重要還是量力而為,不要把自己弄受傷就得不償失。

Sunday, March 04, 2012

減重日記:運動三分,吃飯七分

好一陣子沒分享減重的心得了。其實關於這件事,我是有不少話想說的,但是最近相當忙,一直沒時間(註:我知道我別的文章也都拖稿嚴重,我會盡力的)…今天好不容易可以說說話,就發表一些去年體悟的觀念。

一般說到減重,大家其實都知道並沒有捷徑,最核心的觀念,就是要少吃多動,當攝入的熱量少於消耗的熱量,身體自然就要燃燒原先儲存的能量,那體重自然就變輕了。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沒有別的。

但是,所謂 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少吃多動一句話說得簡單,其實裡面玄機還是不少的。第一,大家要記得一個數字: 7700。7700 大卡等價於一公斤脂肪。要減去一公斤的脂肪,就要燃燒 7700大卡的熱量,不管是靠少吃,還是靠多動,還是變什麼魔法,這條質能轉換的公式,是不會變的。

第二,以減重為目標的時候,究竟是少吃重要,還是多動重要?關於這件事,我自己的體悟是,雖然雙管齊下是必要的,但是運動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控制飲食!我的想法是,減重的成效,飲食大約占七八分,運動大約只占二三分。

這麼說,原因何在呢?我們要了解上天造物的神奇。人體經過多年生物學的演化,已經是相當高效率的生化構造,也就是善於儲存能量,並且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只需要一點點能量,就可以維持身體的運作,多餘的部分,就會自然被我們儲存起來,以備食物缺乏時的不時之需。但是,依現代人幸運的豐衣足食的生活,所謂的不時之需,是幾乎不會發生的。但是人體的演化並沒有跟上這一點,現代人跟幾萬年前游獵時代常常找不到食物吃的原始人,基本上是同樣的身體構造 - 只要吃一點點果子,理論上就可以跑步一整天。仔細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就知道要靠增加運動來促進能量消耗是困難而且有上限的:激烈運動一小時,頂多燒五六百卡熱量,但是對平常沒有經常運動的初學者來說,這種運動量能持續多久?能夠每天都做?就算身體負荷得了,你有那麼多時間嗎?七千七百卡才一公斤哦!但是,從進食這端來看,五百卡要是吃錯食物,不用十分鐘就進去了,而且要是貪吃的話,一口氣吃進一兩千卡都不是問題,很簡單的事,然後我們的身體就會很有效率地把熱量都存起來。

演化賜給我們這樣的身體,讓人類是一種不容易餓死的物種,能夠存活下來,而且也不用一天花很多時間進食,可以把時間用來做別的事情,當然是人類的幸運。但可惜的是現代生活已經不再需要這種幸運,那,我們要盡力做到的,當然是不要讓它變成一種詛咒。知道自己的身體並不需要那麼多熱量輸入,好好地量出為入,是減重,特別是長期、大量減重,必須的第一步。尤其要避免的,是一開始減重的時候,都誤以為首要從增加運動開始,然後運動完了之後,就不自覺地多吃 - 要知道手上那包豆干(註:五百卡)吃下去,剛剛跑步一小時都白跑了!

第三,雖然說飲食控制是王道,但過度的節食、飲食偏差(缺乏某些營養素)等等,不但無助於減重,反而有害。人體對飢餓的反應是會自動地調低能量的消耗,也就是說吃得越少,能量消耗也會跟著越少,進入有點類似冬眠的狀態,體重仍然停滯不減,直到節食到有一天再也受不了了,開始大吃,馬上就快速變胖!要打破這個迴圈有兩個重點,一是要運動來增加能量的消耗,讓自己的身體儘管知道能量攝取不足,卻還是無法冬眠;二是要吃到足量,至少達到基礎代謝率的熱量(註:基礎代謝率指人一天如果完全躺著不活動仍然需要的能量,依每個人體重、肌肉量、新陳代謝能力等因素有些許差異),才能避免身體自己進入省電模式。

第四,仔細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找出可以削減的熱量來源:所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沒有什麼呼吸也會胖這種事,7700卡等於一公斤,所以說要是過去半年胖了四公斤,那一定是從哪邊多攝取了三萬卡熱量。聚沙成塔,積少成多,任何有機會減少熱量攝取,又不影響自己正常生活的改變,就可以去做。例如說本來早上都喝一杯全脂牛奶,現在改成喝脫脂牛奶,一天少50卡;本來青菜用油炒,現在改成水煮,就少了油的熱量;本來一星期吃兩包洋芋片,現在不吃,就至少少了八百卡熱量。正確的改變不見得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時候就更需要信念,告訴自己這些改變是有根據的,持續下去是會有效果的,然後長期去做。

第五,建立合理的目標和期待。假設一星期運動兩次,一次消耗500卡,加上飲食習慣的改變每星期少攝取1000卡,這樣子也要大約四星期才會瘦一公斤。了解減重是困難的,是逆天(指違反人體構造)的,是要持續努力才會看到效果的,不要因為沒有馬上看到效果就放棄。特別是像我這種胖了一輩子的人,要知道現在減重是在還過去幾十年欠的債,就像信用卡循環利息積了很多,不可能三個月就還完那樣,一定要慢慢還,但是持續地還,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