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9, 2016

道奇之聲 - Vin Scully 爺爺

關於職業運動,有一句球迷們都耳熟能詳的老話「創下記錄,是用來被打破的」。一個記錄,不論看起來再怎麼厲害,幾乎總是有它被打破的一天。

但道奇隊主播 Vin Scully 爺爺退休的這一天,我們都知道他留下了一個在你我有生之年,都不會再看到的大記錄。我相信這個記錄會存在很久很久,直到基因工程把人類變成和現在完全不同的物種的那一天,我們或許才有機會再接近 Vin Scully 爺爺這個不可思議的成就。

他擔任道奇隊的主播長達 67 年,今年球季結束以 89 歲高齡退休。為了慶祝這位和 LA Dodgers 球隊本身同壽的主播的退休,球隊申請把通往 Dodger stadium 的主要道路重新命名為 Vin Scully Ave,並且在上週末本季主場最後的系列賽開賽前,舉辦盛大的退休儀式。

1958 年,道奇隊從紐約搬到洛杉磯,正式改名為 LA Dodgers,和同年也從紐約搬到舊金山的巨人隊,成為大聯盟擴張到西岸的先驅。隨隊來到 LA 的,包括他們當時的主播 Vin Scully。

從那天開始,Vin Scully 就是所有 LA 的棒球迷共同的記憶。整個 LA 的居民,從牙牙學語的兩歲小孩,到現在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說到道奇隊的轉播,他們這輩子聽的都是這個聲音,對他們來說,Vin Scully 的聲音就代表了道奇隊。

我自己留美的第一站剛好是在 LA,加上本身就是個棒球迷,當然很快也就跟上整個城市的腳步,一起看道奇隊。剛好 Scully 爺爺屬於語速比較慢的主播,讓當年剛到美國英聽還不太行的我,也能順利聽懂大部分的播報。最有趣的是,LA Dodgers 的轉播是電視廣播同聲道,也就是廣播上播放的就是電視畫面去掉影像的音軌,所以雖然是電視主播,Scully 的播報同時也要兼顧廣播的聽眾,不能太依賴影像部分的資訊。或許正因為如此的背景,才造就了 Scully 平實但極有畫面感的播報風格。

Scully 爺爺的播報風格不慍不火,以平淡不帶太多情緒的語氣,真實地呈現場上的動態。Scully 同時也是一位很愛說故事的主播,大聯盟球員來來去去,隨時都有新人從小聯盟上來報到,但爺爺總是已經準備好關於這些球員的基本資料和一些小故事,在他們上場的時候順便講起,這種播報方式,使得球員的形象變得立體,讓他們不只是表現精彩球技的技工,同時也是活生生的人。爺爺另一項特技,是講古的能力,在比賽中往往穿插「歷史上的今天」小資訊,或者某某場上發生的事情在何時也發生過,發生過幾次,或有什麼樣的歷史巧合(比如像今天先發投手的爸爸在25年前贏得生涯第一勝之類的事)。就算現在已經是電腦時代,資料的處理都在彈指之間,我還是很難想像他和他的團隊要如何從一百多年來累積如山的棒球資料庫裡,即時整理、呈現有趣而且相關的資訊。這些仔細想想並不容易的事情,他都很神奇地數十年如一日地天天做到了,甚至在最近的大數據時代之前,也是如此。

棒球是一種步調很慢的運動,如果主播不能恰如其份地填補比賽過程中的空白,那看棒球轉播其實相當乏味;而場上的重要關鍵時刻,往往又瞬息萬變,主播只有非常有限的時間,向觀清楚陳述他看到的比賽內容,還要小心不讓自己過多的話語或起伏的情緒,搶走了場上正在進行的比賽的主角地位。Vin Scully 的深厚功力,也就在這精巧的動靜平衡之間,減一分則太少而增一分又太多之間,一口氣運作了這麼 67 年。

儘管本身是這麼成就非凡的主播,Scully 最讓我佩服的一點,是他永遠把球賽、球迷放在第一位。這一點,在他在今年道奇主場最終戰(道奇隊將士用命,打出神奇的逆轉勝,主場最終戰同時在國聯西區封王,做為爺爺最好的退休禮物)賽後對全場觀眾的告別演說中表露無疑。


考量到美國職業球隊都有很重的屬地主義(也就是大家通常都支持家鄉球隊),長期在同一個城市發展的球隊往往都是地方的象徵,團結人心的力量,Vin Scully 對 LA 這個城市的意義也就不言可喻。在他退休的記念儀式上,LA 市長也來到現場致贈市鑰和發表演說。這賽前的儀式簡單隆重,市長的發言恰到好處(忍不住想要酸一下台灣的政客,總是要在體育的場合講自己的政績,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搞得清楚什麼時候自己該是配角),其中講到許多 LA 的觀眾,僅管人已經來到道奇球場看棒球,還要再帶上收音機聽著 Scully 的播報,才覺得看球的體驗完整了。我想,沒有比這個更高的贊美了。

(本來我在這邊想要貼 LA 市長這場演說的影片,但不知道為什麼在現在這資訊時代竟然沒有人上傳這段影片…如果有訂 MLBTV 的人,請自行看 9/23 道奇比賽的片頭,有整個儀式的完整轉播)

在美國有句話說,棒球是生活。Scully 爺爺主播棒球這麼多年,當然其中也包含了許多棒球史上的重要時刻,他播報過的幾個重要的場面,已經不儘儘是棒球,同時也是美國文化歷史上重要的 icon。以下節錄幾個重要片段,大家不妨一起欣賞一下這位偉大主播的風采。

在他播過的 moment 裡,我覺得歷史地位最高的當屬 Hank Aaron 打破 Babe Ruth 生涯全壘打記錄的時刻。回到 1974 年,要知道當時美國雖然已通過平權法案,但是黑人白人之間的種族對立還是非常嚴重,當黑人球星 Hank Aaron 即將打破 Babe Ruth 的時候,也收到許多威脅。Scully 播報他打出破記錄的全壘打的一刻,也特別指出了這一點。


另一個非常經典的是 1988 世界大賽第一場,道奇隊強打 Kirk Gibson 帶傷代打的再見全壘打。這名強打奮戰一季,到了季後賽已經雙腳受傷,連賽前球員介紹的時候都無法順利走出休息室。但他在九局下半的關鍵代打,從名人堂投手 closer Eckersley 手中打出再見逆轉全壘打,幫助球隊在總冠軍賽先取一勝(同時也因為傷重成為他在當年冠軍賽中的唯一打席)。Scully 選擇在 Gibson 跑壘的時候保持安靜不說話,事後他說那是為了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有機會清楚聽見球場裡球迷瘋狂的慶祝聲。這個鏡頭已經是 MLB 季後賽史上最戲劇化的場面之一。



而我自己覺得最有趣的鏡頭,則是有一次球場上發生亂鬥,一名球員大聲叫囂 "That's bullshxt" "That's bullshxt" 身為一位主播,Scully 爺爺的職責是忠實呈現場上目前最主要的狀況,但又不可能在節目上直接爆粗口,於是 Scully 爺爺說 "That's fertilizer, that's fertilizer, yelled (players name)"(fertilizer = 肥料 = 牛糞 = bullshxt)在那一兩秒之間,Scully 爺爺把他的急智、幽默、格調、和不論如何都要忠於場上鏡頭的態度,表現無遺(看影片 4:30 開始的地方)。


對於為什麼能夠做電視主播,一做就是這麼多年,在大部分人都已經退休賦閒在家,甚至已經進棺材的年紀,Scully 爺爺還日復一日地,一年要播報 81 場道奇隊的主場球賽(為了不讓他老人家太操勞,從大約 80 歲左右轉播單位就開始慢慢減少他旅行去客場的次數),他本人的說法是因為他從小喜歡球場上觀眾的歡呼聲,聽到這樣子的聲音,就讓他覺得自己又年輕了起來。

成功如何定義?偉大如何定義?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到最好,這就是了。

Tuesday, September 27, 2016

台灣棒壇的先行者 - 陳金鋒

今年球季打完,陳金鋒,這個我們世代的球迷都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就要從選手生涯退休了。

是球員都會有退休的一天,所以說實在也沒有太多捨不得的情緒。那許多美好的戰役,陳金鋒一路打來,成全了台灣這麼多球迷對勝利美夢的渴求。一次又一次,他用手上的棒子,告訴世界,台灣隊還是有能打的;從年紀輕輕拚到最後全身是傷,承載這麼重的台灣棒球的夢想,這些年來陳金鋒真的是辛苦了。

關於他在國際賽的豐功偉業我想也不需要我多提,大家基本上都耳熟能詳。如果記不起來的話,在下面滅火器為他退休所做的 MV 裡都有珍貴的影像片段可以回顧。


做為一個長期關注棒球的終身球迷,我覺得陳金鋒之所以偉大,不只是因為他生涯打了多少全壘打,不只是因為他在關鍵國際賽的表現如何如何。他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在台灣棒壇的歷史地位。而歷史地位這件事,又可以從好幾個不同的角度說起。

第一個角度,是陳金鋒是第一位有機會在國際賽的舞台上,真正展示給球迷們「攻擊野球」的重要性的球員。

自古以來,中華成棒隊的奪牌計畫(所謂的 game plan)都是針對主要對手押上自己的王牌投手,希望能壓制對方的火力求勝。從遠古時代的二郭一莊、到涂鴻欽、黃平洋、郭李建夫、蔡仲南、一直到曹錦輝王建民,每次中華隊組隊出賽,一般球迷關注的焦點,常常都是我們的王牌是誰,要押哪隊,才能極大化勝利的可能性。

中華隊之前當然也不是沒有出過出名的打者,早期的趙士強、呂明賜,都是知名的打者。不過一個退役得早,一個大部分活躍在職棒球員還不能打國際賽的時代,所以並沒有太多國際賽的舞台。

我不知道到底台灣早期對棒球的認知怎麼變成這樣子的。投手再怎麼強,最多只能讓你不要輸掉而已,如果沒有攻擊能力來打下分數,就算能壓制對手五局、七局、還是一百局,那都是不會贏的。陳金鋒剛好生在一個台灣球界打擊極端貧弱的時代,大約從九零年後段到兩千年前段,面對日韓的頂級投手,有能力還擊的選手幾乎是屈指可數,在那些國際賽幾乎讓人不忍心看下去的年代,還是業餘選手的陳金鋒就開始顯露超越大部分台灣打者的打擊能力。就算整個打線上只有兩三個打者是真正有攻擊能力的,只要有陳金鋒,我們就還有希望。那些年,主要是陳金鋒,讓台灣的球迷們緊盯著電視的時候,心裡還有對勝利的期待。

我想,理性的球迷們,在那些年,心裡可能都會慢慢發現,小時候電視球評說的什麼「棒球賽的勝負投手占了七成」,在現代棒球裡其實並不成立。慢慢的,球迷的光譜似乎也開始往強力攻擊這一側傾斜,也開始不再迷信觸擊、不再迷信王牌投手是勝利的主要道路。

陳金鋒從來不可能是這個改變的全部,棒球打線裡,一個人只占了九分之一而已。但是在他選手生涯的顛峰時期,透過手中球棒展示出來強打者的效益,在台灣棒球發展進程裡,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第二個角度,是陳金鋒是第一位登上大聯盟這個棒球的最高殿堂的台灣球員。

兩千年以後,台灣球員旅美者日漸增加,陳金鋒在這浪潮之中無疑扮演了先行者的地位。雖然最後在道奇隊的發展不是那麼順利,但有了先例,後繼的球員就有了追隨的榜樣。

我自己剛好也是在 2003 年開始來到 LA 留學,正好是陳金鋒在道奇系統拼到 AAA 和 MLB 中間,離上大聯盟就差那麼臨門一腳的時候。那幾年,在 LA 的留學生之中,很流行的一套度假行程就是開車到 Las Vegas,順便看場 AAA 的比賽幫鋒哥加油。在那個和台灣的聯絡並不像現在那麼方便的年代裡,能在異國的土地上,幫台灣土生土長的選手加油,算是留學生們一個很重要的心靈慰藉。

可惜的是,我從來不曾在 Las Vegas 的球場看過鋒哥打球,因為我那時一直相信,鋒哥的實力應該屬於大聯盟,總有一天我可以在道奇球場等到他。可惜的是,有些事,就這麼永遠錯過了。

陳金鋒不能在大聯盟站穩一席之地,有很多當下的時空因素,在這不一一探究(我還是覺得,考量那幾年道奇大多由 replacement level 球員組成的外野陣容,陳金鋒應該要有更多機會的)。做為台灣成功登上大聯盟的第一人,而且還是野手身分,他在台灣棒壇的地位的歷史地位更是無庸置疑。

第三個角度,則是陳金鋒在中職還低迷的時刻,選擇回國加入中職這件事。

當初聽到這個消息,我心裡訝異的成份是比較大的。一部分,是不願意相信夢想就這樣結束了,另一部分,則是覺得頂尖的選手不能在頂尖的環境裡打球,感到捨不得。

不過,長期來看,陳金鋒選擇在身手還在顛峰的時候回國,對中職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是很重要的。複數年合約制度的慢慢成形,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而後中職又歷經了幾次假球風波,但陳金鋒一直以非常敬業的態度,在這個我覺得容不下大佛的小廟裡,努力打到生涯的最後一刻。在我心裡,我覺得他可能輸掉了更高的舞台,但是卻贏得了尊敬。

做為球迷,我們要感謝陳金鋒這些年帶給我們的感動,帶給我們對勝利的希望。運動員的生涯短暫,但是回憶是無盡的,台灣棒壇何其幸運,在最黑暗的年代,能有陳金鋒帶來的希望之光,讓球迷們還有可以支撐下去的動力。

謝謝你,鋒哥!

Friday, September 02, 2016

2015 Thanksgiving trip: Louisiana 行程總表

Day 0: 出發前往 New Orleans
Day 1: 上午參加 Jean Lafitte boat tour,坐船在沼澤裡的水道穿梭,尋找鱷魚;下午沿 Old River Road 開往 Baton Rouge,中途參觀 Mississippi 沿岸的大型農莊
Day 2: 上午 Baton Rouge 市區觀光;中午過後前往 Wild Life Center 參觀;傍晚回到 New Orleans 住宿
Day 3: 上午坐船遊 Mississippi River,參觀 battle of New Orleans 古戰場,晚上到  French Quarter 逛逛
Day 4: 坐 New Orleans street car 逛 Garden District,在市區走走晃晃
Day 5: 參觀二戰博物館,傍晚班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