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球員都會有退休的一天,所以說實在也沒有太多捨不得的情緒。那許多美好的戰役,陳金鋒一路打來,成全了台灣這麼多球迷對勝利美夢的渴求。一次又一次,他用手上的棒子,告訴世界,台灣隊還是有能打的;從年紀輕輕拚到最後全身是傷,承載這麼重的台灣棒球的夢想,這些年來陳金鋒真的是辛苦了。
關於他在國際賽的豐功偉業我想也不需要我多提,大家基本上都耳熟能詳。如果記不起來的話,在下面滅火器為他退休所做的 MV 裡都有珍貴的影像片段可以回顧。
做為一個長期關注棒球的終身球迷,我覺得陳金鋒之所以偉大,不只是因為他生涯打了多少全壘打,不只是因為他在關鍵國際賽的表現如何如何。他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在台灣棒壇的歷史地位。而歷史地位這件事,又可以從好幾個不同的角度說起。
第一個角度,是陳金鋒是第一位有機會在國際賽的舞台上,真正展示給球迷們「攻擊野球」的重要性的球員。
自古以來,中華成棒隊的奪牌計畫(所謂的 game plan)都是針對主要對手押上自己的王牌投手,希望能壓制對方的火力求勝。從遠古時代的二郭一莊、到涂鴻欽、黃平洋、郭李建夫、蔡仲南、一直到曹錦輝王建民,每次中華隊組隊出賽,一般球迷關注的焦點,常常都是我們的王牌是誰,要押哪隊,才能極大化勝利的可能性。
中華隊之前當然也不是沒有出過出名的打者,早期的趙士強、呂明賜,都是知名的打者。不過一個退役得早,一個大部分活躍在職棒球員還不能打國際賽的時代,所以並沒有太多國際賽的舞台。
我不知道到底台灣早期對棒球的認知怎麼變成這樣子的。投手再怎麼強,最多只能讓你不要輸掉而已,如果沒有攻擊能力來打下分數,就算能壓制對手五局、七局、還是一百局,那都是不會贏的。陳金鋒剛好生在一個台灣球界打擊極端貧弱的時代,大約從九零年後段到兩千年前段,面對日韓的頂級投手,有能力還擊的選手幾乎是屈指可數,在那些國際賽幾乎讓人不忍心看下去的年代,還是業餘選手的陳金鋒就開始顯露超越大部分台灣打者的打擊能力。就算整個打線上只有兩三個打者是真正有攻擊能力的,只要有陳金鋒,我們就還有希望。那些年,主要是陳金鋒,讓台灣的球迷們緊盯著電視的時候,心裡還有對勝利的期待。
我想,理性的球迷們,在那些年,心裡可能都會慢慢發現,小時候電視球評說的什麼「棒球賽的勝負投手占了七成」,在現代棒球裡其實並不成立。慢慢的,球迷的光譜似乎也開始往強力攻擊這一側傾斜,也開始不再迷信觸擊、不再迷信王牌投手是勝利的主要道路。
陳金鋒從來不可能是這個改變的全部,棒球打線裡,一個人只占了九分之一而已。但是在他選手生涯的顛峰時期,透過手中球棒展示出來強打者的效益,在台灣棒球發展進程裡,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第二個角度,是陳金鋒是第一位登上大聯盟這個棒球的最高殿堂的台灣球員。
兩千年以後,台灣球員旅美者日漸增加,陳金鋒在這浪潮之中無疑扮演了先行者的地位。雖然最後在道奇隊的發展不是那麼順利,但有了先例,後繼的球員就有了追隨的榜樣。
我自己剛好也是在 2003 年開始來到 LA 留學,正好是陳金鋒在道奇系統拼到 AAA 和 MLB 中間,離上大聯盟就差那麼臨門一腳的時候。那幾年,在 LA 的留學生之中,很流行的一套度假行程就是開車到 Las Vegas,順便看場 AAA 的比賽幫鋒哥加油。在那個和台灣的聯絡並不像現在那麼方便的年代裡,能在異國的土地上,幫台灣土生土長的選手加油,算是留學生們一個很重要的心靈慰藉。
可惜的是,我從來不曾在 Las Vegas 的球場看過鋒哥打球,因為我那時一直相信,鋒哥的實力應該屬於大聯盟,總有一天我可以在道奇球場等到他。可惜的是,有些事,就這麼永遠錯過了。
陳金鋒不能在大聯盟站穩一席之地,有很多當下的時空因素,在這不一一探究(我還是覺得,考量那幾年道奇大多由 replacement level 球員組成的外野陣容,陳金鋒應該要有更多機會的)。做為台灣成功登上大聯盟的第一人,而且還是野手身分,他在台灣棒壇的地位的歷史地位更是無庸置疑。
第三個角度,則是陳金鋒在中職還低迷的時刻,選擇回國加入中職這件事。
當初聽到這個消息,我心裡訝異的成份是比較大的。一部分,是不願意相信夢想就這樣結束了,另一部分,則是覺得頂尖的選手不能在頂尖的環境裡打球,感到捨不得。
不過,長期來看,陳金鋒選擇在身手還在顛峰的時候回國,對中職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是很重要的。複數年合約制度的慢慢成形,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而後中職又歷經了幾次假球風波,但陳金鋒一直以非常敬業的態度,在這個我覺得容不下大佛的小廟裡,努力打到生涯的最後一刻。在我心裡,我覺得他可能輸掉了更高的舞台,但是卻贏得了尊敬。
做為球迷,我們要感謝陳金鋒這些年帶給我們的感動,帶給我們對勝利的希望。運動員的生涯短暫,但是回憶是無盡的,台灣棒壇何其幸運,在最黑暗的年代,能有陳金鋒帶來的希望之光,讓球迷們還有可以支撐下去的動力。
謝謝你,鋒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