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5, 2009

Seattle 市區觀光之五:Pioneer square 周邊

Pioneer Square 是在 Seattle downtown 南邊一些的區域,它是一個西雅圖開發比較早的地帶。星期一的下午,走完 downtown 、 Alki beach 、和圖書館的行程,在去看棒球之前,我就慢慢往南邊走到 Pioneer Square一帶閒逛。

Pioneer Square 這一區有一個有名的行程是 Seattle underground tour。但這個行程在網路上得到的評價不一,有人覺得值得,也有人破口大罵;手上的旅遊書,也明寫 "...Although whether the tour is worth its cost is subject to opinions, this tour offers...." 顯然是一個潛在的地雷景點。走到了它的 office,雖然是星期一,但是仍是遊客川流不息,好不熱鬧,不過我再三考慮,覺得我對這樣子的行程興趣不是很大,不如在地面上逛逛就好。

【Pioneer Square 星期一下午人很少】

【Pioneer Square 的圖騰柱。這種東西在西雅圖很多,不知有何特別含意】

旅遊書上有介紹的另一個景點是 Klonkide Gold Rush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奇妙的是,這個 gold rush 是發生在 Alaska 的事情,但是卻在 Seattle 有一個 historical park。原來當時大批湧往阿拉斯加淘金的人,很多都以 Seattle 做為最後的補給站,在此採購設備、招募人手等等;而淘金有成的幸運兒,也會以西雅圖為轉運站,把金子南/東運。西雅圖搭上了這班熱潮,快速地發展成一個商業/轉運中心,Pioneer Square 這一個區域的發展,就是和當年的淘金熱習習相關。博物館裡還有一個當年街道的小模型,按下旁邊的按鈕,當年的工具店、旅館、酒吧、賭場等等,就會分別亮起燈來,可以觀察到,幾乎整個街區都是為了這些外來淘金客的需要,應運而生的環境。這個淘金風潮,對西雅圖發展的影響,就不言可諭了。

參觀完博物館(其實很小,不要一小時就可以逛完了),繼續在街上閒走,在一個不起眼的街角,發現了一個別有洞天的 Waterfall Garden park。這個 park 在兩條街交會的角落,買了一塊小小的地,用牆圍起來,然後蓋了一個人工的瀑布。乍看之下讓人難以理解,為什麼有人會這樣子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刻意造景,仔細看才發現,原來這個街角是 UPS 貨運公司的發源地,這個公園是屬於記念性質的。雖然這個 location 看起來和 UPS 目前的營運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但在公園一角的小小房間裡,仍然有一個受雇於 UPS 的管理員坐鎮。或許,這是它們企業宣告自己不忘本的一種做法吧?
【大隱隱於市街一角的 Waterfall Garden park】

【在市區能把一塊地做這樣的運用,也算是非常特別了】

最後,來到一間旅遊書上介紹的書店。這間書店(Elliot Bay Book Company)被我手上的書列為來西雅圖必做的21件事之一,進去一看,它打通了好幾棟建築物的一樓,所有的書架和地板都是用木頭建成,古色古香,很有味道。在店裡逛了一會,又下到地下室它的咖啡店喝了一杯,發現在西雅圖,所有小店都遠比 starbucks 好喝多了。就這樣在 Pioneer Square 週邊亂逛了一下午,看看時間差不多,才前往 Safeco Field 做我在西雅圖的最後一件事 - 看棒球。

【全木造的書店,很酷吧!】

【好幾棟建築之間被打通,連成一片書海】
【地下室也有咖啡店,比連鎖店好喝得多!】

Sunday, August 09, 2009

評價更新 - 名店.鯉魚門

先前我去吃 Daly City 的知名飲茶餐廳鯉魚門,給了它一個 "鯉魚門我去過了,可以不用再去了" 的評價。當時會給出這種評價,並不是因為它的飲茶不好吃,而是好吃的程度,沒有辦法彌補我從家裡開車一小時,然後在店門口再等好一會兒,又多付了一點錢,再開一小時車回家的總成本。

這個週末是台灣父親節(話說相較於母親節是全球同步,美國父親節是五六月某個時候,我每次都被弄得很困惑),我和親戚們去鯉魚門聚餐。晚上的鯉魚門,和所有其它正規的港式飲茶店一樣,是改賣桌菜,不吃飲茶的。我們一行人七點半到達,照例又等了半個小時多,八點才有坐位。

結果,今天晚上點的菜,每一道都是上上之選,就連號稱美國中餐首都的 LA,都從來沒有一家店能和它匹敵(當然,我在 LA 的時候還是窮學生,沒事不會去吃這種等級的餐廳,也是主要原因),就連我在台北二十多年吃過的餐廳,總合評價也無法有人贏過它,最多打成平手。對的,的確有好到這種程度!所以它天天門庭若市,是有真本事,不是沒有道理的。

尤其是那天叫了一道活魚兩吃,魚湯鮮美無比,而炒魚肉既新鮮又調味恰到好處,是我吃過的魚肉料理裡,做得極好的一道。當然價格是不便宜,不過在場的人都覺得很值得。以後,若有好友過境 SF,因為這邊離機場近,或許可以在此聚餐。

在這也要特別稱贊當天的服務。在美國的中餐館,很多即使料理好吃,卻常在服務上惹人非議。我們那天的服務生,不但手腳俐落,而且還會跟客人(我們同行人中有小孩)玩(妹妹:我炒飯吃不下,可不可以打包?服務生:不行,要吃完才準走!),最後還招待大家吃甜點(那天一開始沒有想到要寫報導,只拍一張甜點照片如下),雖然甜點和其它菜比較之下,明顯遜色,但服務生做足人情,感覺很有努力在做生意。這點我一定要大推!

【當天招待甜點:香瓜好吃,中間的芒果布丁不怎麼樣,右邊的椰子轉芒果漸層糕味道中上,但創意很特別】

總之經過那天晚上,我要取消之前對鯉魚門的評價,改成 "大力推薦"。

Saturday, August 08, 2009

惱人的房事4

有一陣子沒有上來寫關於房子的文章了。原因是前陣子 agent 媽媽帶我看了兩次房子之後,大概覺得這樣瞎看下去不是辦法,畢竟我這個人到底有多少購買力,都只是憑我一張嘴在那邊說。如果我像那個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的主角一樣高竿的話,可能到目前為止她知道的所有事都是假的。所以她就要我先去做一個 pre-approval,就是由 lender 來預先核定我大概可以借多少錢的手續,以確認我是真貨,她值得在我身上花更多時間。

但是因為我一直在要直接找某銀行,或找 mortgage broker 做 pre-approval 兩個選擇之間搖擺不定,在這個階段不知不覺就卡了一個多月。後來,眼看拖下去沒有意義,就找了我的 agent 推薦的 loan broker 做了 pre-approval。分析的結果頗讓我意外,因為我似乎可以借比我本來自以為已經 aggressive 的 loan amount 更多的錢。雖然說,我從來沒有興趣買到那個價位的房子,而且我也不知道 max out 我可以借的錢的話,我每個月貸款的支出要從哪裡變出來(那個支出的數字,感覺就是我除了養房子之外,什麼也不用做了),不過知道自己有比本來期望強大約 15% 的購買力,還是頗值得開心的事。

於是今天我又和 agent 媽媽出去看房子了。結果,看到了一戶我相當喜歡的 condo,當下我就跟 agent 媽媽說,我們來研究一下,要不要提一個 offer 給賣家。不過在說話的當下,我心裡也隱隱約約感覺,這樣是不是動作太快,雖然嘴上喊衝,實際上心裡卻是虛的。在虛什麼,其實我也不瞭,不過一個大致的思想輪廓是,最近工作真的是太忙、超忙,忙到連跟自己好好對話的時間都沒有,醒了就是工作,做累了就睡,除了每週固定兩次和朋友去運動,跟慣常的星期六絕對休息日之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工作,感覺壓力很大,心很不安,而身不由己。感覺我已經為了工作賺錢,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和靈魂(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工作時間一樣長,甚至更長,但是我從來不覺得我是不自由的),每天過著不知道在幹嘛的生活。這個心情,感覺非常適合用五月天樂團成名曲之一的《瘋狂世界》的副歌來表述:「我好想好想飛,逃離這個瘋狂世界,那麼多苦,那麼多累,那麼多莫名的傷悲~~」沒聽過這首歌的朋友,請看下面的 MTV。說實話,這個樂團剛出道的時候,我總覺得這首歌有一種鼓勵生活不如意的人去自殺的奇怪意象。不過請大家放心,我當然不會做出什麼奇怪的舉動來,畢竟這個世界是非常、非常有趣的。



Anyway 話題扯得太遠了,讓我們回到主題,買房子的事情上來。今天下午看完房子之後,因為明天是父親節,我就到也住在南灣的小叔叔家,和小叔叔一家人,以及暑假來探親的姨公姨婆一起聚餐。其間,和長住在灣區的小叔叔,聊了不少買房子的事(其實我覺得我們兩個人的意見差異不小,所以與其說是討論,不如說是各自表述意見。我知道小叔叔會看到這篇文章,我想跟你說,你的意見很有幫助,雖然兩個人討論的時候感覺交集不多,但是這個討論本身是很好的。要特別感謝你),讓我又多了不少想法,摘要如下:

1.在某個層面上,我是個自由重於一切的人。然而自由不是輕鬆隨便,不用付出代價就可以得到的,想想多少古人,為了自由,連命都不要,就可以知道 At times, freedom comes with a hefty price. 就我目前的居住狀況來看,因為我討厭家裡有別人讓我覺得不自由,我寧可一個人付更多的房租,一個人住在一個 one bedroom 裡,而我對這種額外的付出,覺得安然自得,我付了代價,換到了我想要的自由。如果,更提高一個層次來看,我若不買房子,而每年得多交出相當程度的所得稅給 IRS,不同樣也是用金錢,去換取更大程度(不背房產、不背房貸)的自由?如果我能夠接受前面那個付出,而卻一直想避開後面這個付出,那本身在邏輯上,似乎有點不通。難怪我對於買房子這個決定,一直覺得有點怪怪的、卡卡的,可能問題的癥結點就在這邊。

2.今天我們也討論到了身分(對旅居美國的人,"身分"指的就是綠卡,也就是美國的永久居留權)的事情。這個對我來說,一直是買房子最大的潛在風險,畢竟要是在 H-1 簽證的階段被公司開除,那我只有 30 天的時間要處理好一切事情,離開美國。這個時候,如果手上握有擺脫不掉的房產,將會有災難性的後果。當然,做人要對自己有信心,到目前為止,我是相信自己被 layoff 的機率是 extremely remote,不過這個機率當然不等於零。做一個投資決定的時候,不能只往壞的一面看(如果事情變得怎樣怎樣壞,那我就會怎樣怎樣慘),也要往好的一面想(如果事情發展怎樣怎樣順利,而我現在做了某個決定,未來就會產生怎樣的好處)。買房子就長期來說,應該是財務上合理的決定,但是,是不是現在,當然很難說,畢竟未來沒有人能預測(就像我在另篇文章說到的,如果我真能預測這麼準的話,那直接預測明天樂透開幾號最快),不管往任何方向去決定,都無法免除在未來發現這個決定不是最適合自己的可能性。

說到這邊,讓我想起來在第二次出去看房子的時候的一個經驗。我們去到一戶 condo,屋主在家,但是他才買了這個房子三個月(所以當我們問起他有關這個社區的事的時候,他一問三不知),就想要脫手賣掉。問起他為什麼買了三個月就要賣,他只說,發現不喜歡這個房子的格局。不過我和 agent 媽媽都覺得,這個屋主沒有說真話,從房子裡的情形看起來(感覺他根本還沒有 settle down,或是已經準備要搬走,東西散落一地,睡覺是在地上用睡袋),很明顯的他若不是財務上發生了困難,有可能是被 layoff,就是人生出了別的重大狀況,反正就是一整個看起來很慘的樣子,比留學生剛到美國還沒 settle down 的情況還混亂得多。離開那一家,心情頓時很沈重,我還跟 agent 媽媽說,妳千萬別讓我也變成那個樣子。她笑著說不會,但是這種事情,又有誰能保證?

3. 最後,讓我最難以 figure out 的一件事,就是我到底要不要長期待在美國這個問題。我一直感覺,長期待在美國,而心裡卻沒有認同這個是自己的家,對人的心靈有極大的傷害。國中的時候看陳之藩寫的《失根的蘭花》,雖然感覺得出那是一篇相當沈重的文章,但真正的箇中滋味,當然是人到了美國之後,才能慢慢體會。我覺得,我自己的這個現象的描述是,從出國的那一天開始,我就像搭上了一台開往另一個不同時空,一個和本來在台灣的我會走上的生命軌跡通往不同的平行宇宙的太空船。我熟悉的台灣,離我越來越遠,每次回家,總是覺得雖熟悉又新鮮,一種無法解釋的奇妙感覺,而這種感覺會雖著家人變老、朋友成家、社會環境變化,一次比一次強烈,好像自己突然跨越了平行宇宙,到了一個和自己記憶裡完全不同的時空。相對的,雖然我大部分時間在美國,卻仍然完全不融入這個社會,對所有新聞時事漠不關心,反正那不是我的家,也不曾真正積極去建立自己的人際網路。久而久之,感覺我熟悉的台灣離我日漸遙遠,而我也沒有真正搭上美國社會這另一班車。我落在時間和空間的裂縫裡,而這個裂縫裡,只有非常非常少數的人存在(就是和我一樣來美國留學,然後一樣迷惘的這些人)。我在台灣的家人朋友多半很難理解我在想什麼,長居美國的人而且把它視為家鄉的人,恐怕也難以理解我在想什麼。日復一日的,我得跟這種莫名其妙的狀態對抗(我甚至無法非常精確地描述,我要對抗的是什麼東西,前段文字是一個嘗試,但是我不覺得 I did a good job),感覺對自己的心靈能量,是極大的損耗,就像《哈利波特》裡佛地魔把自己的靈魂分成七片,東藏一點,西藏一點,整個人就不再完整了,那種情形。而且,就連陳之藩教授這種在美國多年,早就已經是 well established,安身立命的人,都會寫出像《失根的蘭花》這樣的文章,我就可以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可能隨時間而消除的。我如果選擇留在美國,就要沒有選擇地面對它。

不過,在美國生活久了,對於突然間丟下一切,回台灣發展,又多少有些恐懼。這個是另個話題,暫時壓下不提。總之,對於自己到底想要怎樣,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夠困難的決定,如果還把房子這種額外的變數也連進來,問題只會變得更難解。在這個結論下,可能的決定有兩個: (A) 如果覺得買房子是正確的,那不論未來會往哪走,都要買。如果未來有別的人生決定,那麼就要不論賺賠,都把房子賣掉,然後告訴自己,我在過去的時間點,做了我所能做的最好的決定,然後不要後悔。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變數,人不能看著照後鏡,然後對自己說,如果我當時怎樣怎樣就好了(如果你那時候能知道這些,你當然就會怎樣怎樣了,問題就是你不知道,拿新產生的狀況做為 input,去質疑甚至後悔在這些狀況還是未知的情形下做的決定,是不必要地懲罰自己,對自己無理苛刻的行為)。話雖這麼說,但人生能如此豁達的,又有幾人?(B)等到人生軌跡確定了,再來買房子。不過人生總是充滿不確定,所謂等到人生軌跡"夠"確定,對我這種生性飄忽不定的人來說,恐怕也是不容易的。

拉裡拉雜地寫了這許多,主要的目的,在於跟自己對話,理清自己的想法。現在夜深人靜,我坐在電腦前感覺通體舒暢,好像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去探究自己內心。我覺得,寫作是非常非常好的自我了解的過程。很多時候,雖然筆下呈現的是一團混亂,但是當這些混亂從心裡轉移到了紙上,自己的心靈就越來越清晰。如果我有《哈利波特》裡的儲思盆就好了!

最後,附上我今天喜歡的 condo 的照片數張,讓大家參考一下,我愛的這個房子到底長什麼樣子:

【從二樓庭園往上望,我看的那戶公寓是在四樓(頂樓)有個被樹擋住的門旁邊一戶】

【上到四樓,從公寓門口往下望】

【玄關】

【客餐廳格局方正,感覺很寬敞】

【往另一個方向拍,注意拍攝時間稍有不同,這張照片是後來又回去再拍的】

【廚房】

【主臥室】

【主臥室另一角】

【主臥 walk in closet】

【主臥的浴缸,這間浴室超大,兩側有兩個洗手台】

【這是其中一個洗手台,另一邊是對稱的】

【副臥就小得多】

【社區游泳池,從四樓望下去】

【附近的公園】

【社區的一角】

Saturday, August 01, 2009

Seattle 市區觀光之四:Fremont

Fremont 是從 Seattle 市區往北過了河之後向西走,一個小小的街區。這個地點離我借住的朋友家很近,加上我提前結束了 Mount Rainier 的行程,多空出來的星期日下午,就到這邊來走走。

Fremont 這個地區的特色是,有很多街頭藝術,例如雕像,街頭造景等等。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這個利用車輛高架橋底端角落的空間,做出來的巨大造景,叫做 Fremont troll。我很喜歡這個雕像呈現出來的意象(很有宮崎駿卡通的感覺,一隻大怪獸一手抓著一隻破破的舊小車),更喜歡這整個 project 對空間利用的巧思 - 本來,車行高架橋下,等別是這種高架橋底端的地方,因為不太會有人經過,通常會形成治安死角。仔細想想你印象中的高架橋下是什麼樣子,心中應該會浮現塗鴉、不良少年聚集等等壞印象,這些問題,因為有了這個藝術造景,把這個角落變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地點,而變成完全不存在。在我短短停留的五分多鐘,就至少有三四組觀光客下來照相,另外還有幾台車特別在開過時放慢速度甚至停在路中間欣賞造景。這很清楚說明了 Fremont troll 受歡迎的程度。

【在高架橋底端,巨大的 Fremont troll 從地底冒出】

【炯炯有神的大眼】

【Fremont 據說是傳統上是左派分子聚居地,街頭有巨大的列寧雕像】

【某店門口巨大的火箭裝飾】

今天是星期天,在 Fremont 正好有 Fremont Sunday Market 的活動,這是一個戶外的市集,封了一條街,有很多人來擺攤。正好天氣大好,參觀的人頗多,也有好幾組人馬在市集裡街頭表演,整個市集充滿活力。讓人充分感受到,北國的陽光寶貴,一但太陽露臉,人人都努力想要抓住每一分美好的陽光。這對於來自加州,一年至少有三百多天晴天的我來說,是很不一樣的生活體驗。我還記得我剛來 LA,過了幾個月,第一次下雨的時候,我還特別把椅子搬到窗戶旁邊聽了好一陣子的雨聲。物以稀為貴,用來形容這種情形,真是再適合不過。

【Fremont Sunday Market 的開頭】

【街頭表演的團體,讓人充分感受夏天的西雅圖的活力】

【漂亮的陶藝品攤】

不過,細看 Fremont Sunday Market 裡的攤位之後,又不禁讓人有些失望 - 這再次印驗了我之前說過的,美國雖大,但不論到了哪裡,總是讓人覺得似曾相識。Fremont Sunday Market 裡有的攤位,和其它我曾經去過的市集一比,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美則美矣,但特殊性有點不足。正當我陷在這種有點低落的情緒的時候,忽然發現路邊一棟大樓的地下停車場,今天也變成是 Fremont Sunday Market 的一部分,有更多攤位在那,就下去一看究竟。

這個停車場裡似乎都是賣二手貨的攤位,有點像一個巨大的 garage sale,賣的東西比平常會在 garage sale 看到的卻還要更奇怪,讓人摸不著頭腦,到底賣的人在想什麼(誰會買這些東西?),逛的人在想什麼,而買的人(如果真的有的話)到底又在想什麼。就在這種摸不著頭腦的情形下,一邊 figure out 到底這些東西可能有什麼用途,一邊觀察擺攤的人和逛的人的互動(感覺上,與其說大家的目的是賣東西,不如說是一種社交活動),這個地下停車場,看似毫無用處,實際上卻充滿了逛的樂趣。一群當地的居民,在夏日的陽光下,離開家門,來到這個共同的集會場所,在和來來往往的顧客閒聊之中,度過悠閒的午後。以下有幾個我覺得特別奇特的賣品:

【中國古錢,有嘉慶、乾隆、康熙年間的。一個三元,兩個五元】

【這個攤位賣的是家裡的舊幻燈片,但幻燈片的內容,卻是像家庭合照這種對我一點意義也沒有的主題 - 我為什麼要買他兒子十歲 party 的照片哩?】

【木製麻將。我對賣麻將沒有意見,但是對定價很有意見。賣價是兩個一元。我買兩顆麻將回家要做什麼,藏在袖子裡等著出老千嗎?】

【古早時代的廚房用品。舊即溶咖啡空罐一個六元。有點生鏽的手動打蛋器(其實很好玩,有一個把手,轉把手就會帶動齒輪轉動整個打蛋器)十元。不知道誰會買哩?】

整體來說,我逛 Fremont 的經驗,是屬於不較不典型的旅行經驗。通常,我都上網或看旅遊書,找尋比較主流的景點。若非有當地人的推薦,我就不會來到 Fremont Sunday Market,這麼一個有趣卻不在主流旅遊雷達上的,當地的夏日集會。所以說,如果旅行的時候,能有來自當地人的情報來源,通常可以帶來不少意外的收穫。這個 Fremont Sunday Market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