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來到 Santa Clara 之後,利用本地市立圖書館有大量中文藏書的特性,借了不少書來閱讀。雖然說在美國五年多,閱讀英文基本上已經不成問題,但總覺得休閒類的書,我還是喜歡看中文的。英文的書,除非有足夠的理由,不然有些時候實在很懶得去翻它。
幾個月來看了不少書,有中文原作的也有翻譯的。就我記得的部分,簡略寫下心得 -
1. 白色巨塔(翻自日文小說,山崎豐子著)- 這部小說的改編日劇前幾年在台灣上演的時候好像很紅,連從來幾乎不看日劇的我也聽說過。原著翻譯後非常厚,共上中下三冊,每冊都有四百頁左右,看了好久才看完。不過整部作品看來真是讓人大呼過癮。我特別佩服作者小題大作的本事,書中角色不多,主要劇情也只繞著幾個主角打轉,卻能夠整個故事錯綜複雜,觸及到醫病關係、醫學倫理、醫界學界政治、法理等等層面。原著寫於大約四十年前,讀來卻毫無過時感,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看 wiki 上才知道,這部作品曾經改寫過。原來這部作品最早是在報上連載的,連載到了一個段落之後,作者本來就打算是寫完了。但原本的結局似乎不符合當時社會的期待, 於是作者只得繼續寫續篇,最後這個故事才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風貌。這算是相當好看的長篇小說,推薦。
2. 漫步華爾街(翻自美國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這是一本入門的投資書籍。從前年開始我對投資慢慢有些接觸和實驗,一開始當然多是上網路看別人的文章,還有拿一些些小錢出來投資(結果去年遇到 economic downturn,2007 和 2008 上半年好不容易省下來投進去的錢當場就變成一半,真慘)。這本書我其實已經想看很久,之前在 Gainesville 的時候也有從圖書館借到英文版的,但是因為那時候太忙,一頁都沒看就又還回去了。不過,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裡面大部分的觀念我都已經懂了。我經常拜訪的優良 blog,綠角財經筆記,作者一直不斷推出易懂且立論充分的文章,內容豐富的程度,幾乎可說已經超過了一般單本財金書籍所能涵蓋的範圍。這個經驗的教訓是,新的知識時代,網路上的內容甚至可以比書本更詳實,更有料 - 希望有一天我的旅遊 blog 也能做到這種程度。
3. 青春無法估計(柯裕棻著)- 柯老師是政大的教授。我最早知道她是在網路上看到了她寫的《行路難》一文,寫得是留學生活的一些感觸。那篇文章寫得非常精準,直達留學生心理最真實又不想直接面對的,脆弱的地方。記得我第一次看完那篇文章,第一個反應是破口大罵,罵說如果真的那麼苦,不如不要念算了。當然,文章內寫的東西,絕對不是無病呻吟,更甚至說她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呻吟,而是純粹反應事實。後來,比較能夠面對留學生的生活狀態之後,我開始喜歡這篇文章,並且把它分享給許多朋友知道。這篇文章除了網路上看得到,也收錄在《青春無法估計》這本書的最後一篇。
在圖書館發現這本書的時候,我自然是很開心,想看看柯老師除了《行路難》之外,另有什麼佳文。整本看完之後,稍稍有些失望。書裡的文章雖然有許多不錯的,但也有少部分有些晦澀難懂,讓我不知道是要表達什麼;至於像《行路難》這種足以留傳後世,登上國文課本也不為過的絕佳作品,整本書竟也找不出第二篇來了。
或許是我期待太高,又或許是散文集從來就不是我偏好的閱讀標的(這本書雖然試圖從文章中整理出一個個主題,但因為感覺還是有點散亂,我還是只能把它當成散文集),這本書我覺得不錯,但不到值得收藏的地步。
4. 我的心遺留在愛琴海 (Justin 著)- 這是一本經由網路宣傳而大紅,後來才出書的經典例子。記得大約是四五年前,網路轉寄信還非常盛行的年代(記得這個東西嗎?一個人收到某封有趣的信,就趕快轉寄給十幾二十個朋友,一傳十,十傳百,當某個東西紅起來的時候,一天就可以收到四五封一模一樣的信 - 不知道是因為身邊的朋友們年紀都大了,還是說這些年來大家的網路禮儀有進步了,又或者我離群索居太久,早就不在大家 email 的雷達上,我已經好久沒有收到過這種東西),有一堆照片在網路上留傳,標題就叫《我的心遺留在愛琴海》,內容是一位聯電的工程師去希臘旅行拍下來的照片。
照片拍得很美,馬上就在網路上引起瘋狂的迴響,一傳十,十傳百。連遠在美國的我,也收到了好幾封這個信,記得在當時信傳到有如狂風捲地,最後還上了新聞。以攝影作品來說,這些照片當然拍得非常好,但網路的推波助瀾,我想也功不可沒,最後作者把照片和文字集結成冊,出了這一本同名旅遊書。
說真的,我本人也很有興趣把自己的旅遊經驗,特別是開車從 LA 到 Gainesville 的這一段故事,集結出書(不過不知道有沒有市場,或許打著中英文雙語對照的特色,可能可以是個賣點?)。拿前輩當年曾經在網路大紅的作品來對比,我這麼說或許有些自大,但我認為論圖我不及他,但若論文字,我有信心不比這本話題作品遜色。
1 comment:
我同意柯裕棻的行路難相當精準地描寫了研究生內心的掙扎,那也是我第一次讀它的感想。前一陣子我還蠻喜歡看柯裕棻的文章,不論主題是什麼。比較陽光的心態是,他的用字遣詞充滿了想像力,讀他精緻的散文,看他在文字上的發揮真是一種享受。上一本讓我有這種感受的書是張曼娟的「海水正藍」,念國中的時候看的,年代久遠。而我比較黑暗的心態是,他的博士班生涯被他描寫地看起來真的好苦,為我設立了博士班痛苦指數的 upper bound。看了他的苦,似乎自己的也沒那麼苦了。
我前年回台灣帶了他一本「甜美的剎那」回來,不過已經一陣子沒看了。他悲苦的散文有一種黃藥師吹簫的魔力,心情被牽著上上下下地進入黑暗的幽谷,到後來真是讓人不忍閱讀。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