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8, 2011

中年危機?

【警告:本篇是有組織的負面情緒,所以整個基調非常沈重,如果不想承接負面能量的朋友,請速按視窗右上角叉叉離開】

最近,我總覺自己的生活裡快樂越來越少,無力感越來越多;而對未來茫然不知所措的情緒,雖然本來就是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常常反覆出現的問題,但最近正好也又來到一個高峰週期。總之,很多討厭的情緒,剪不斷、理還亂。就我目前的年紀來說,把這種情緒歸類為所謂的中年危機,好像是一個合理的做法,但是我查了 wiki 上有關中年危機的條目,感覺好像也不是很符合我現在的狀態。既然眼前的煩惱無法輕易歸類,那我乾脆就一次把它們全部整理打包,丟到 blog 上面來。大家有興趣的,就一起來 case study 一下,我的人生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樣的狀況。

簡單的說,我目前遇到的困難大致上的脈絡是:
(1) 覺得缺乏努力的目標,燃不起熱情
(2) 對自己原本喜歡的、熟悉的事物,卻又開始發生邊際效用下降的狀況
(3) 所以覺得人生開始變得乏味

第一個問題所謂缺乏目標,我覺得是一個相對性的問題。身邊很多朋友,都有比我明確的人生目標。比如說有人有新生的小孩,目標就是要把小孩好好養大;有人的 career path 很確定,已經決定要往 academia 前進,所以很努力地在做 postdoc、在找教職、或已經在學校裡面拼升等;有人事業心很強,想要創業,或想要在公司裡往上爬,所以努力工作;有人的目標是尋找真愛,所以為愛走天涯;有人物質的欲望很強,想要多賺錢,才能買這買那。相較於以上這些目標,我自己的生涯規畫,似乎是以上皆非,但到底是什麼,我又說不出所以然來。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有了目標不代表目標就能順利達成。養小孩的,抱怨小孩難養,覺不夠睡;拼 academia 的,在超競爭的大環境裡拼命,還未必保證能殺出一條血路;想要創業的,為 idea 和資金煩惱;想要往上爬的,抱怨公司人事派系鬥爭;想要真愛的,有很多時候換來心碎;想賺錢的,總是覺得錢不夠。但是我覺得,這些煩惱在某種層面上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它象徵有了目標,才會有目標無法滿足的煩惱。這些伴隨著目標而出現的困難、煩惱,雖然不是永遠都可以克服,真正能想要什麼就做到什麼的幸運兒,也是少之又少,但這些煩惱,從事後去看,都會變成人生旅途中值得記念的一部分。因為想望過、努力過、苦過痛過、快樂過、悲傷過,這麼多千思萬縷的情緒參雜在一起,才象徵一個人真正完整的活過。因為曾經全心努力過,不論最後夢想是不是成真,總是能有一種灑脫的淡然,一種再回首一切雲淡風輕,很高興我這麼努力過的感覺。

跟這些人相比,最近幾年,特別是從學校畢業之後,我真的覺得我的人生少了什麼。我基本上算是很沒有欲望的人,好處是很容易滿足,所以看起來好像通常都不太有煩惱,但缺點就是很容易落入過一天是一天,缺乏長期目標和計畫,連帶影響造成缺少動力的人生。古人說無欲則剛,但是我最近真的覺得,完全無欲無求,實在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我目前對自己人生最大的恐懼,就是會變成 career underachiever,而且從目前的生活情形看來,如果我不做點改變,這個恐懼成真的可能性還算是合理地高,相當讓我擔心。

當然,並不是說我的人生到目前為止一事無成。事實上我對我自己做到的事,多多少少還算是滿意,但這並不能成為停止努力的理由。很遺憾的,我實在是暫時找不到生命中下一階段的目標,讓我想要拔劍再戰,勇往直前的。生命裡已經有的東西,好像就是這個樣;還沒有的東西,好像也不過就是那個樣,我站在這裡,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

這個感覺,打個比方,就像是年輕的時候,有一群人在中原大陸相遇,說西藏很美,我們一起去西藏。大家各自努力,好不容易登上了青康藏高原,但上了高原之後,我卻迷失了,不知道下一步該去哪。回頭去中原是一個很痛的選擇,因為經過這麼多努力才上了山,應該要在山上打拼比較合理,但是可惜這個(假想中的)高原是會走山的,每年以海拔500公尺的速度向中原滑落,光是維持現狀,那就是不進則退。在高原上,還可以望見遠遠的喜馬拉雅山,有些已經知道自己熱愛登山的人,就說那我要去喜馬拉雅山,但對我來說,我倒是沒有說服自己去爬喜馬拉雅山的理由 - 一是登山路程又遠又危險,不知道幾個人能到;二是我也不知道,要是我上了青康藏高原還覺得不快樂,那上了喜馬拉雅山我就會真的快樂嗎?還是我生命中的目標,其實應該是想要去馬里亞納海溝?那我不花時間去造潛水艇,卻跑來爬山,那實在是走錯了路?

說來說去,就是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我想要什麼東西。有個朋友有句名言,「人不能什麼都要」,但是相對的,也不能什麼都不要,如果真的什麼都不要,那真的會失去努力的目標,變成廢人一個。但是,到了這個年紀,找一個目標已經不再是像小時候爸爸媽媽說,你要把暑假作業按時寫好;或老師說,你要考上某某志願;或朋友說,我們一起來辦一個最棒的夏令營,大家一起努力,這麼樣聽人家說什麼,然後選一個自己不反對的就好。到了這個階段,會選出來的目標常常都不是那麼容易,可能得花一輩子的時間想辦法去達成,還不一定能夠的情形。這種時候,對自己心底深處的 soul search,可能格外重要,不過我想大概是我心靈空虛,或是我不懂搜尋的方法,我 soul search 已經搜了快二十年,卻從來都是挖出空白的東西來,真是令人生氣!

第二個問題,大致上從我畢業後開始工作就開始培養,我還為此找 counselor 談過一些,但是都得不到很好的解答。最近總覺得,我生命中已知的部分,很多東西都開始一再重覆,失去新鮮感。所以,生命中的滿足和快樂,開始發生邊際效應下降的情形,而且最近一兩年還是加倍快速下降。到了現在,我突然覺得有種生活上快樂不起來的感覺,本來應該可以帶來開心的因子,或我明確知道可以讓我開心的事,現在好像都變得不太有吸引力。工作上每一個完成的 project,MLBTV 上每一場棒球,blog 上每完成一篇盡心盡力的文章,甚至休假時每一次旅行,都開始給我有一種開始反覆出現的既視感,本來預期的快樂,卻越來越難達到。快樂的保存期限好像越來越短,除了短期的剌激之外,大部分的時間我都處在一種心如止水,但是比平靜無波更差一級的慢性不開心狀態,好像生活上找不到什麼可以特別期待的事情,提振我的心情,支持我走到下一個檢查點。

打個比方,怎麼覺得人生這班飛機,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算是離陸起飛了,但本來預計要用一輩子的汽油,卻像用光了一樣,害我整台飛機失去動力,雖然飛機在空中,暫時沒有動力還是可以滑翔,不會立刻墜毀,不過要怎麼樣才能重整旗鼓,找回人生中的快樂和動力,讓自己能再一口氣穿破雲端,那倒是我現在想破頭也想不出來的事…

行文至此,不禁讓我想起魔戒第一集裡,那個前任魔戒的持有者說的一句話:「(他對生命)感覺就像麵包上的奶油抹得不夠厚」,魔戒電影上演的時候,我才碩士班剛畢業,正是不知天高地厚,充滿能量像個皮球,拍一下會彈起來的狀態,聽到這句話,我的反應是,好有趣的比喻哦,老頭你真的是活太久了嗎?不過十年出頭,我對於自己的生活,赫然發現這句話可以精準無比地直接套用,難道心態的老化這麼快,人還未見老態,心卻已經不再年輕,這種感覺,怪可怕的。

16 comments:

宇鳳 said...

其實我也不知道該給甚麼建議,因為我自己是剛好跟你相反,覺得好多事情想做,時間不夠多,人生不夠長。但也許你可以換個角度去看,[生命中的事情開始重複]也是一種新鮮的體驗,看你怎麼去體會品嘗這種重複性。

Just my 2 cents 參考參考。

逸竹 said...

也許就是不要想太多, 就順著"社會期望值"先隨便設一個目標(ex:成家)去追逐, 追逐的過程中自然就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這個目標, 願意犧牲/妥協多少來實現, and 值不值得 etc. (然後人生也過了大半了 :p)

我自己覺得"有期限的目標"還滿重要的, 像我自己唸博士初期, 覺得什麼題目都能做, 又覺得什能(能力範圍能做的)題目其實也都沒什麼值得做的; 然後一直晃一直晃時間就一直流逝. 後來一直跟自己說, 不行, 我一定要xx年內畢業, 才真的定下心來找一個題目鑽進去.

人生大概也是這樣...吧!?

給你參考 :)

Wei-Chieh,Hsu said...

我覺得這很正常啊
既然還沒有找到,你就只能繼續找下去
小建議:從以前一直聽說你要出一本書印出來
這也可以做啊
我可以幫你美編排版

如果做到你就又完成一件想做的事啦^^

Chih-ping said...

我覺得發掘喜歡的事是很重要的。或許學長你太目標取向了,還有點工作狂的性格,想成就什麼。你的快樂來自往一個目標努力, 而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喜歡的事,不一定要有什麼目標,當下就是幸福; 這兩件事應該要分開來看。就算最後完成了什麼,那是果,非因。

最大化做喜歡事的時間。目標不是很重要。

我也覺得學長你有時候想太多了。站在客觀的角度想要最佳化自己的行為,最後自己主觀喜歡什麼也搞不清了。Too much mind and brain. You should follow your heart.

最後,為了找到喜歡的事,我覺得你可以多花一點時間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用太為其他人著想也沒關係 :P

Iriss said...

Try to pictur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are 60/70/80, then you can plan reversely.
The more vivid the picture is, the easier it will be to plan it. The more flexible you are, the more routes you can take to achieve the goal.
Dream big and feel free to refine the picture through time. That's our privilege.

Inca said...

學長好!我是NTUEE102的學妹,我覺得有時候我也會有類同的迷惘。

我的看法是,學長提到了許多人生的目標,或許你其實也會想要,但是一方面追逐要花的力氣好像很大,一方面又怕沒有得到,所以往反方面看,其實沒有也沒關係。只是不去追求它們,人生好像變得漫無目標,說要追尋什麼,又找不到一個比較明確的,不如多管齊下吧!幫自己選兩三個大方向,訂一些明確的小目標,去嘗試看看吧!譬如說,多認識幾個朋友,或是針對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報名去上課,讓自己固定去做。

另外,還建議要把運動變成一個必定的目標,因為固定的運動不僅幫助身體保持健康,運動時更會促進腦子分泌eudorphin,會讓心情變好,就可以比較少進入低潮的狀態啦!

zephyr0304 said...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篇腦子裡浮起來的畫面是完全不搭嘎的王陽明老先生,對著庭中竹子連格七天七夜的身影。:p

好像每段時間也會浮有這樣的感觸,苦思不得其解以後,知道繼續想下去大概改變不了什麼,於是暴虎馮河的作一些改變,撂幾句狠話給自己,說真的,這些俗而有力的easy remedy還蠻有用的,或者是說,行動了,才發現是可以一直reinvent自己的。

雖然許多時候,難免還是會回到『然後呢?』的原點,但回頭,會有種謝天謝地,還好,一鼓作氣走出去了。才沒白費那些藍天白雲。

Chih-ping said...

以下的例子,若冒犯了請見諒。

Life is like a nonlinear program. There are multiple local optimums, but we don't know the existence of the global optimum.

The usual way to work on the problem is, we pick an initial feasible value, and perform a gradient method. Through time, we arrive at a local optimum. Most people are happy with it b/c it is the global optimum "within my neighborhood" (in the language of real analysis).

Yet, facing this nonlinear program, you try a different approach. Here is the scenario I think you may have:

I know I have a good gradient method; its rate of convergence is proven fast. But the algorithm starts to become meaningless b/c I don't know whether it will lead to my next optimal solution. Thus, I'd better analyze two things first:

(1) What is the optimal initial value for my gradient method? This is important because different initial values lead to different local optimums.

(2) Where is global optimum?

After some thoughts, I couldn't figure out the answers (you shouldn't b/c they don't exist).

This is bad. What should I do next?

Well, I can analyze other people's initial values and gradient methods. Why do they choose their values? (Why don't their values seem appealing to me?)

What if I try one of their values and gradient methods? I probably get a better solution.

Hmmm....I need to be really careful about this; I only get one chance to run this experiment. To avoid serious consequences, let me first simulate in my head every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initial values and gradient methods. A closed-form solution is even better!

I feel good about myself! I like this kind of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I am solving a challenging problem! I will continue doing this b/c I need to know the optimal initial value and my global optimum!

---

Iriss: You can solve the nonlinear program using dynamic programming; start with the last stage.

Inca: You can pick several local optimums and several initial values. See which one leads to the better solution in the end.

(Both are very sound to me; I use them from time to time.)

I said: optimality is not important at all. You should enjoy your gradient method.

In general, one friend may say: Why don't you try gradient method "x" with initial value "y"?

You probably respond: We need to show that's optimal for me first. Otherwise, why shouldn't I choose another combination? Let me go back to my simulations; it is fun. You are welcome to joint me! The problem is challenging!

---

Solve the wrong problem beautifully, although fun, interesting, and possibly involving scholar discussions, gets you nowhere.

We should, and can only seek to, solve the "right problem" adequately. That is, pick a greedy initial value in your neighborhood, and enjoy your gradient method. Happiness doesn't lie in achieving optimality, but in every iteration of your unique gradient method.

alien said...

學長,老實說,你整篇文章在寫的事情,大概七八年前就開始發生在我身上了。煩惱了這麼多年,我也不知道事情是算解決了還是沒有,但應該可以跟你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一般這種事如果要用簡單一句話回你,那就是叫你先去找個對象。不過既然都遇到同樣的問題,就跟你仔細的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其實找對象是個很敷衍但確實有用的建議。我的意思絕對不是說有對象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老實說應該是解決不了。但找對象其實是一個概念,是什麼的概念,下面談。分析起來,就你的第一和第二個問題來說,其實是同一件事的兩個面向,也是可能的兩條出路,一個是內在想法變,一個是外在事物變。

第一個問題,你的文章裡其實有個關鍵字,就是"underachiever"。從這裡來看,主要你是認為自己有某些能力,所以應該要完成某些與能力相襯的事,或必須要達成一些什麼樣的成就。你對過去的成就還算滿意,覺得發揮了自己的能力。但對未來,卻找不到想做的事情可以去完成,擔心浪費了,可惜了(自己的能力)。說起來,你會對這此感到擔心,可以說是還有救,也可以說是還陷在裡面。老實跟你說,再這樣下去,到最後你擔心的事真的會發生。你對照看看我的狀況就知道了,我就是一個underachiever!你若真的不想發生這種事,可能就沒辦法管它什麼熱情,就變成隨便找目標來,然後硬是逼自己努力去做,就好比,有了對象就得花時間在對方身上,而小孩生出來了就是要養,可能不是熱情的問題,也就沒時間讓你想那麼多接下來要做什麼了。

不過以我本人來說,我的想法大概比較像剛被打一隻滿貫炮的投手。壘包空了,沒救了,所以也解脫了。我從好早以前就一直有一種反抗心理,也就是說,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我好像有能力做的事我就要做到?為什麼大家要對我有這麼多期望?為什麼我自己要對自己有這麼多期望?我不做可不可以呢?如果說一件事,選擇去做就可以做到,選擇不做則做不到,那麼其實你的選擇,就是一定符合你的潛力,因為人真正的能力就是展現在他的選擇上。所謂能力好但因不努力而沒有成就,這種說法是值得討論的。

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有點偏了,本來所有事情做久都是會煩的!為什麼要堅持在重複的事情上榨出剩餘的快樂呢?要想的應該是怎麼在人生中找出新的趣味。所以其實這又回到第一個問題上了,沒有想要的東西,怎麼會有趣味?而我猜有兩個方向會比較容易找到有趣的事。第一個方向是在其他人身上。我個人的感覺啦,人生中比較有趣的事情,好像大部分是和其他人有關的,所以一個人做的事要找到新趣味比較不容易。另一個可能是,若你說現在不知道想要什麼東西,可以推論出,現在你已知的事物中,沒有你想要的。所以說世界上如果還存在著你想要的東西,一定是你不了解的,甚至是你不知道有那種東西存在的。你只能不斷的去試新的事情,慢慢的從你不知道的東西去找了。這會很難找,因為我們都己經活了這麼多年,書也唸過這麼多,知道了太多事情了(其實這就是心態老化的真相吧)。我本身的經驗是,這七八年來,從這問題出現後,我不斷在找,但找到的我想要的,嚴格一點說只有兩件事。一個是滑雪,(在我第一次滑snowboard之前我真的從來不知道這東西),另一個是讓我好傷心的一個人。兩件事,不多,不過就讓我知道,原來在所有事都已經看似很無趣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突然發現有趣的事情。然後在很難過很難過的時候,突然有點開心的發現,原來自己還是有想要的東西的嘛。總之啊跟王陽明相反,你不要再soul search了,出去找找看有沒有新品種的竹子吧!

寫太多了,先這樣吧

Wei-jen Hsu 徐偉仁 said...

感謝各位老朋友的種種建議,非常讓我感動,好想擁抱這世界哦!

大家的留言我都很仔細看了,但還無法整理要如何回應,也很有可能不會一一回應。歡迎大家繼續留言。

Chih-ping you have created a very interesting analogy. However I think this analogy misses on one critical point:

At this point I am not really concerned about achieving some global maximum, not even local maximum or speed of convergence. My main concern is more fundamental - global or local maximum makes sense only if I have an objective function. The lack of a clear objective function is my biggest problem. Without it, all the coordinates in this space are just collection of points without much meanings.

What is more interesting in life is that people pursue different objective functions. So even if I observe some popular direction where other people are heading to, it may not even be a optimum, not even locally, for me.

仔細思考這個問題,有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有時候社會或周遭的人期待的,不見得是能讓我開心的,然後我又不總是能自私做自己(啊,現在已經比小時候好很多了,我小時候真的太乖寶寶了,乖到沒有顏色這樣)。我會再繼續努力想想的。

嘉珮 said...

「如果說一件事,選擇去做就可以做到,選擇不做則做不到,那麼其實你的選擇,就是一定符合你的潛力,因為人真正的能力就是展現在他的選擇上。」說得真是好啊!

Chih-ping said...

I create the analogy in a very loosely sense; there is no objective function in my analogy. In that, you may say a local optimum = an objective function. You try to optimize over the space of objective functions, which is the same as optimizing over local optimums.

回頭來說,如果我是你,我會盡量避免再繼續想這些問題(不是不想,而是花最少的時間想)。我們已經擁有的一切,有能力和家裡的環境念資優班台大電機,出國留學,拿到博士,有好工作好朋友,這些不知道是上輩子修了多少福份才得到的。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包括你的家人長輩朋友,羨慕我們的際遇,卻不可求。過去你完成的和接下來可選擇的任何一個 local optimum,早就遠遠超過很多人的能力環境所及。你手上一副好牌,太多 feasible objective functions,卻一直煩惱到底要打一張牌,換個角度說其實是有點自私,自我加上沒辦法感恩的。很多人看你,說不定就像 Ben Affleck 在心靈捕手中看 Matt Damon 一樣,看久了會讓人生氣。

所以我說,也有其他人說,你隨便打一張牌就是了,沒什麼好最佳化的。成功就成功,失敗就失敗,不管走到哪裡,只要有好好走,都是人生的風景。

你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你的能力和成就,你更不需要向你自己證明你自己。overachiever or underachiever,so what?反正再過五十年我們都死了。瞭解到現在一年比一年過得快,你的心思要放在哪裡,誰的身上?

Just try to be happy in your heart, not seeking happiness from your brain.

Heidi said...

偉仁:

看了你的”抱怨文”,雖然我是個有兩個孩子的媽,生活忙碌也有許多想做但沒有時間做的事,或許不適合在這給你什麼有用的建議;但你所提到的狀態,我在去年也體會到相似的感覺。有一種身邊似乎什麼都不缺,但就是覺得怪怪的,有種處在一片混沌裏,看不透也摸索不出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這種感覺很痛苦,因為它一直都在,但是很難說出口。客觀環境看來生活很是安穩,無波無浪,但內心其實是很掙扎和不知將所以往的。研究工作我做得很熟,卻不是我的熱情所在,但我的專業訓練一直都在這塊領域,不做這個的話,那能靠什麼當飯吃???

摸索的期間很痛苦,而且並不是短時間就摸索出來的。自從我到美國後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只是每天被生活追著跑,並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想一想,直到我的postdoc計畫結束,才真正有辦法每天都拿出來想,好像一隻小船在茫茫大海中飄盪,努力想要找到可以上岸的地方。

我煩惱了很久,雖然還是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但那往內心的尋找一直沒停過,直到自己打破自己的殼 (那個一直不肯承認自己工作的方向不對勁,但又一直安於現狀的殼),看到真正喜歡做的事,才讓我重新找到方向。

我喜歡和人相處,能夠不斷和人有接觸機會,做些協調統籌的工作,才是我的熱情所在。雖然我不知道這樣能不能找到適合的工作,但我知道只有脫離原本熟悉的環境,試著踏出第一步不同於以往的方向,我的未來才有改變的可能。

我很幸運,在我胡思亂想又想做出人生重大改變的同時,至少我的另一半還是在原來的軌道上,努力工作賺錢。而我的未來生涯規劃因為有家庭上的生活顧慮,所以決定先嘗試往教書的方向前進,至少這是一個可以和人接觸,又與我的專業相結合,能夠賺錢養家的工作。都還是在學術圈,我的人脈都還在,雖然距離理想還有一段距離,但至少可以兼顧一些熱情之所在,還有穩定的收入。而且,踏出了這一步,或許有許多意外的機會或驚喜在角落中等著我也說不定?

我覺得你是幸運的,因為懂得向內心看,並誠實剖析自己的茫然,要什麼與不要什麼,攤開來一項一項檢視。我相信在你的生命中有許多熱情之所繫,但在平常生活軌道中要撥多少時間去灌注那些熱情之所在,會影響你每天/每月/每年的生命能量之分配。我不是要你和我一樣,用打破自己的殼的方式來找出新的方向或目標,去尋找並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而是要和你分享我的心路歷程,因為每個人的條件和環境都是不同的,你願意去想,願意去做一些可能的改變,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是因為加入了Toastmaster,在我們club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熱情是在哪一塊。因此我非常感謝Ross帶領我參加Toastmaster。我不斷推薦認識的人試著加入當地的Toastmaster,並不只是因為它會增強public speaking或是leadership skill;而是和club裏面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合作相處,以及要完成project的這些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摸索的經驗。我看到許多對我們club有commitment的成員,經過一兩年的Toastmaster訓練後,臉上那種煥發出來的自信與眼神的光芒,讓我相信有這樣美好的Toastmaster經驗的人,不是只有我一個。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並運作良好的club,收穫才會多。如果你真的有興趣,可以尋找你們當地的Toastmaster club,還有Ross會是個很棒的入門指導者。
http://reports.toastmasters.org/findaclub/

祝福你

Heidi黑糖酸梅媽敬上

Cheng-yun said...

提到underachiever這個理念,顯示你很在意自己應該要做些什麼事,才對得起自己(及別人、社會、等等)。這是個讓你想不開的關鍵想法。

我則是讓自己的想法呈現「空」的狀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各種事情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強求不來。一個人的價值,也不需要以他的achievement來評斷。

至於如何快樂起來? 各類心靈提升的書籍,共通之處就是「助人」。這也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看法,其實我覺得這不只是宗教想要勸人為善,而是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助人(不論何種方法)是不會厭煩、無聊的,永遠有新的變化出現,而且從中得到的快樂是其他物質方法比不上的。我常在佛教機構當義工,生活非常充實。

整天到處玩的確也是會玩膩,但只要心靈充實,重複做類似的事情還是非常的開心。反過來說,沒出去玩的時候也一樣能達到相同的開心境界。
當然,你可能無法馬上達到這個境界。

Pourquoi_y said...

或許要想想..你內心深處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吧..什麼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呢..

或許你在學業上..事業上..都有了一定的成就..下一個階般或許是心靈上的了..

同意Cheng-yun travel 的說法..能夠以自己的專業.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令身邊的人快樂..確能得到另一番的滿足感..:)

Anonymous said...

Be grateful to be alive, to be with someone you love, to have great cute kids, to have a job. The gene of Homo Sapiens only drives one to survive. The meaning of life ought to be defined by yourself. Have you ever ever cared about anybody else other than you yourself. Are there people out there who are less fortunate than you? The so called GOALS are only part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to keep one alive. Cannot reach Everest? Big deal or the end of the world? Get real and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in the mirror. Start loveing other people beyond your little circle.